首页 > 物种资讯 > 综合资讯

四川创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8000多种动植物有了“伞护”

媒体:四川日报  作者:王代强
专业号:大熊猫 2021/8/25 11:06:57

“部署不到一周,已收到两段大熊猫活动影像。”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成功部署全国首个以监测野生大熊猫为主的无线自组网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解决了传统红外相机回收速度慢、回收影像不清楚等问题。这是四川创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工作延续。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0年9月,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试点期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在野外巡护中已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种。

试点以来,四川创新探索实施系列保护升级:

保护格局升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其中四川片区面积20177平方公里,有1205只野生大熊猫,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9个乡镇,涵盖各类自然保护地66个。

保护重点升级。合理划定公园边界,将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加强栖息地廊道建设,完成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优化大熊猫生存环境。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

保护机构升级。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和7个市(州)管理分局,设立20个管理总站、103个管理站、1个巡护监测中心,落实在编管护人员688名,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1个管理主体、4级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分级管理、协同管理。

保护研究升级。建立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和大熊猫学院,为500多只大熊猫建立DNA档案,建立大相岭、小相岭、龙溪虹口3个大熊猫野放基地。建立起“天空地人”监测网络,实现对公园的数字化管理。

保护协同升级。创新提出“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思路,引导形成“人退猫进”格局。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适度发展特许经营、大熊猫友好型产业,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试点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部分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呈现扩大趋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阅读 67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