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黑熊共有7个亚种。
(学名:Ursus thibetanus)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1a28dcd1b0bd91d3c42d1b09979fc7b_hd.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35"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c958f04263a330c5e970e4d8b12a757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1a28dcd1b0bd91d3c42d1b09979fc7b_r.jpg"/>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7f183c447e5577126f8b6b3af0a1c04_hd.jpg"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632"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28887dc17892dc64e965ee3be8c6b7b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7f183c447e5577126f8b6b3af0a1c04_r.jpg"/>
亚种分化:
①台湾黑熊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②巴基斯坦黑熊
Ursus thibetanus gedrosianus
③日本黑熊
Ursus thibetanus japonicus
④黑熊喜马拉雅亚种
Ursus thibetanus laniger
⑤黑熊四川亚种
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
⑥黑熊指名亚种
Ursus thibetanus thibetanus
⑦黑熊东北亚种
Ursus thibetanus ussuricus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d448bd2dd48a233237c2d476b118506_hd.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87"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dfb75cd2dd6baa9ff8e4dc470f1bc80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d448bd2dd48a233237c2d476b118506_r.jpg"/>
身体结构:
①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
②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
③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
④身体粗壮。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
⑤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
⑥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
⑦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
⑧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
⑨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e9efde21078b8dd1525dcb606813426_hd.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416"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b6b91a264065eae1c19b6850c9f7b6a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e9efde21078b8dd1525dcb606813426_r.jpg"/>
习性:
亚洲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但视觉差,故有“黑瞎子”之称。亚洲黑熊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样坐着,但行动谨慎缓慢,很少攻击人类。一般夜晚活动,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其善于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树上去取果子和蜂蜜;并善游泳。
食物:
亚洲黑熊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所吃的食物类别繁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果实,以及菇类、虾蟹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鸟类、啮齿类动物和腐肉;也会挖掘蚁窝和蜂巢。
虽然肉类在其饮食中只占非常小的部分,但亚洲黑熊被认为比美洲黑熊更多食肉。
因为许多天然食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黑熊的主食也常会有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春季黑熊多以新鲜多汁的嫩草、树木的幼芽及嫩叶为主食。
夏季则以各种富含碳水化合物营养份的果实和浆果例如悬钩子、山枇杷、猕猴桃、及各种樟科的果实,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
秋、冬季节,黑熊则以脂肪含量丰富的坚果为主食,例如山胡桃、壳斗科的橡实。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柬埔寨、中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和越南、孟加拉国、伊朗、日本、韩国、朝鲜、老挝、缅甸、印度。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7a92457380fbf6e13dbf2b2d4b96331_hd.jp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352"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18878c80e89e02bfcb4ee12e5937e23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7a92457380fbf6e13dbf2b2d4b96331_r.jpg"/>
『亚洲黑熊分布图』
中国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繁殖方式:
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
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幼仔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
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在10月份才会交配,幼仔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
在自然界带仔的雌熊隔年生殖一次。
幼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个月断奶,并在首个冬天和熊妈妈一起生活。
第二年冬天它们已独立生活。
幼熊的生存完全是依靠熊妈妈教它们觅食的技能,怎样寻找食物和栖身的洞穴,如何寻找庇护来保暖和避开危险。
在熊类的繁殖季节,雌熊通常会带着小熊避开公熊,以免对小熊造成伤害。
种群现状:
熊市贸易:
世界上共有8种熊受人类猎杀的威胁,其中7种受到熊胆贸易的威胁。熊毛皮、胆囊、熊掌以及其它身体部位,被销售给中医和野味食物市场。
熊胆的需求,曾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境内养熊业的快速发展。
大批野外的黑熊特别是幼仔被捕捉和贩卖到熊场,由于饲养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不少黑熊在引流手术感染和饲养过程中病死,形成对熊类资源的一次浩劫。
这种现象在所有有熊的国家里普遍存在,导致熊类总量骤减。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只亚洲黑熊在四百多个熊场上受着残酷的折磨。
它们被关在小得无法翻身的铁笼里,被人们用极不卫生的原始方法向体内植入导管,每天取胆汁入药,腹部的伤口永不缝合。
大部分的熊自小就被关进了牢笼,有的一关就是13年, 身心俱残。
由于手术技术低劣,加上常年关禁,熊场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们正常寿命的1/3。
中医记载的熊胆主要治疗肝火导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实际上已有五十四种之多的草药可以达到同样疗效,而且价格更加便宜。
事实上,活熊取胆非但没有减少对野生熊的猎杀,因为熊场上许多熊仍是从野外捕捉而来,反而刺激了野生熊胆及胆汁的市场。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中,有19个没有活熊取胆养殖场的存在。
根据国家林业局一九九三年的规定,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协调下,除上海外的十八个省级林业部门于十二月上旬陆续颁布了政府文件,宣布其辖区内没有活熊取胆的养殖场,其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再批准建立活熊取胆养殖场的申请,并承诺严肃查处其辖区内可能存在的非法养殖场。
种群数量:
在中国,据估计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境内有1000~1500头;喜马拉雅亚种数量很少,有待进一步调查;
四川黑熊分布较广,数量也多,估计四川盆地周围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以及浙江各省区野生种群约在8200~12500头;
西藏黑熊(指名亚种)在西藏分布面积较大,包括滇西山区,向北延伸至到青海南部玉树地区,估计种群数量2500~3500头;
台湾黑熊数量已很少;海南岛上的熊已多年不见踪迹,恐已绝迹。
因此,中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
濒危原因:
最有利的保护措施,是将黑熊的熊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狩猎和贸易。根据国际和国家法律保护物种,但这些法律往往没有得到实施。
自1979年以来,该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
巴基斯坦黑熊。
生活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南部俾路支地区干旱荆棘林,被列为极度濒危。
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和巴基斯坦被国家列为极度濒危。
当局提出了一个保护区,以协助恢复这个非常小而孤立的物种。
狩猎黑熊只在日本和俄罗斯是合法的。
俄罗斯法律允许每年可猎杀75~100头熊,而估计非法猎杀每年约500头熊。
日本平均每年也猎杀约500头黑熊,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狩猎的兴趣减少,这种猎杀的数量一直在缓慢下降。然而,每年仍有1000~2000头被猎杀,有时多达4000头。
猎杀黑熊的方法包括使用枪、陷阱和圈套。
保护措施:
在大多数国家,黑熊被列为受保护物种。
例如,在中国该野生动物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在印度被野生动物保护法列入。
在韩国,被指定为国家古迹第329号内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也作为一个濒危野生动物。在日本,这个物种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需可证的法律采取保护。
然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熊胆和熊掌的猎取仍然被豁免。
这一物种(除缅甸外)在每一个国家,都被列为“一般保护”。这意味着,它们随时可能被杀死。在阿富汗,亚洲黑熊被列为受保护的物种,这一物种在该国境内所有狩猎和贸易都被政府禁止。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作者:李雅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260091/answer/8950570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