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上警告称,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我们正踩着油门,一路驶向地狱。人类仅有一个选择:合作或灭亡。我们必须达成气候团结协定,否则就是在集体自杀”。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长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不断刷新最低水位记录的鄱阳湖、熊熊燃烧的重庆山火、突然大幅跳水的气温……这一切现象的背后,正是源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认知有多少?又做了哪些行动?从“认知”到“行动”的距离又会有多远?澎湃新闻进行了一份关于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及行动的调查。
从2022年11月17日至12月9日,全中国共有1611位普通公众参与了我们的调研,和我们分享他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理解以及自身的环保行为。
发现1:气候变化,我们感受得到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普通人对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要环保之类的话题意兴阑珊,因为这种改变近乎于温水煮青蛙,大多数人都感受不到诸如10年气温升高0.1℃这样的变化。
但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
在我们调查的1483名认知到气候变化的受访者中,有50.9%的人是在近3年意识到的,而促使他们严肃思考全球变暖这样的气候变化问题,是诸如暖冬、高温这样的异常天气。
季节混乱、干旱,被受访者认为是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为异常的两个气象现象,但它们并不被认为和气候变化强相关。相反,飓风、暴雨,被视为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两大天气异常。
发现2:气候变化是什么?没多少人说的清
绝大部分(96.3%)的受访者相信气候变化的发生。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3.7%)并不认同气候变化在发生,我们整理了他们反对的四大原因:感知不到变化、认为变化是周期性的、认为气候变化是由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如环境污染)、认为这些变化不是人类导致的(如太阳活动)。
2017年11月的时候,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发布了《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其中有调查大家听到“气候变化”时会想到什么。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到了“热”这个词,但紧随其后的高频词是“雾霾”,一种与气候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对应关系的环境问题。
虽然雾霾问题和气候变化确实同根同源,与人类工业发展相关联,但将两者混为一谈,也揭示了很多人对“气候变化”这四个字知之甚少。
在我们的调研中,超一半(5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气候变化。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16.9%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实际了解程度,低于自以为的认知程度。
进一步来看,受访者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造成结果的严重性——“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新的病毒”和“非洲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导致者,却是受气候变化冲击最严重的受害者”答对率分别为73.3%、70.9%。
但他们普遍更不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气候变化是由地球大气中的一个空洞引起的”和“太阳活动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两题的答对率分别仅为63.2%和48.4%。据联合国“气候行动”专页介绍,事实上,自19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一直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发现3:解决气候问题,多数人不乐观
尽管绝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气候问题的存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其感到忧虑。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忧虑度达到了非常高或比较高,而且越是发达的地区,该比例也越高。
具体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同气候变化灾难已经到来(62.6%),也认同在有生之年,气候变化会影响自己(58.4%)。
与此同时,多数人(53.5%)还是相信通过人类努力,可以扭转气候变化的恶化。但对于“人类一定可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更多的受访者普遍持保守态度——选择“没有看法”的占比最大,34.4%。
发现4:对气候变化了解越多,并不意味着行动越多
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代表一个人有多关注或者了解气候变化议题。但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比起“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做到”。
越了解气候变化议题,意味着会更多地参与环保行为吗?
调研结果显示,如果不计算样本量极少的“没有了解气候变化”、“十分了解气候变化”群组,分析结果有一些令人意外:客观上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并不会提高参与环保行为的频率。
那么,实施环保行为的频率究竟和什么有关?
调研发现,环保行动参与频率虽然和气候变化认知没有直接关系,但前者和气候变化忧虑有关:对气候变化越忧虑,越会更经常地参与环保行动。
如果不计算样本量极少的“比较不忧虑”和“完全不忧虑”群体,对气候变化忧虑程度越高,自认为经常参与环保行动的受访者占比越高。
发现5:最常见的环保行为,都是生活中的随手之劳
那么对于参与环保行为的人而言,大家经常实施的措施是什么呢?
调研发现,实施门槛较低的行为,正是受访者们经常参与的环保措施。参与占比超一半的环保行为中,几乎都是“随手之劳”:节约能源(例如,少开一些电灯)、重复利用(例如,使用环保袋)、节约用水、减少购买、少开私家车、垃圾分类……
在调研中,我们请受访者选择了自己没有实施环保行为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是“一个人做没有用”及“身边的人都没有实施环保行为”。
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如果想鼓励中国公众实施环保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要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能做到这一点,就离我们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发现6:从气候认知到气候行动,还有多远
想要弥补从“意识”到“行动”的距离,还需要怎样的努力?对于未参与的环保行动,如何才会参与其中?在调研中,我们邀请受访者写下了他们的回答,并进行词频统计。
结果显示,“时间”“政府”“社会”成为三大关键词:个人层面有充裕的时间、政府层面有激励政策或者集体组织、社会层面有实施环保行为的氛围。
但行为的落实最终还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的努力。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仍然是政府或者企业主力负责的事情,个人层面的责任义务不高。
那么,个人行动的价值究竟在哪?调研结果显示,接近一半(49.4%)的受访者认为个人行为的最大价值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有9.6%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影响政策的制定。
发现7:未成年整体气候认知不足,学校应给予重视
未成年群体是气候变化的未来。我们在此刻的每一个行为,都将由他们在未来承担结果。
那么,他们对于气候变化又有怎样的认知?我们专门整理了18岁以下受访群体的调研数据,结果不容乐观:对于气候变化认知客观测试,各个年龄群体当中,18岁以下的受访者平均答对题数最少,仅有3.32题。与之对应的是,总体平均答对题数为3.54题。
我们也比较了未成年人和总体受访者意识到气候变化方式的不同,发现学校是未成年意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格外重视。
近年来,随着全球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气候变化不是危言耸听。但很多人在意识到气候问题存在后,并没有将其转为相应的气候行动。
气候行动和气候意识的脱节,一方面缘于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归属认知问题:大家并不认为个人应该为气候变化承担责任,多数受访者觉得气候变化就是政府和企业应负责的事;另一方面也是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僵局,让很多人感到气候问题扭转无望,转而选择忽视这一问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