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综合资讯

朱鹮“定居”后的秦岭村庄

媒体:新华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鹮 2024/1/20 10:13:09

1月4日,朱鹮在草池湾“朱鹮小村”的稻田内觅食。新华社记者邵瑞 摄

冬日清晨,朝阳刚刚升起。为了能晒到晨光,几只朱鹮立在了大树最高的树枝上。

在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的草池湾,村民周发奎走出屋子,抬头看了一眼朱鹮,接着披上大衣,手指向旁边一处树杈,对记者说:“那是它的巢,筑在我家旁边3年了。这个鸟有礼貌得很,不管它飞走还是回来,只要看见我在院子里,都会叫一声,算是打招呼。”

朱鹮在这个位于秦岭南麓的小山村里落户,已经十多年了。村民从最初对朱鹮不认识、不了解,发展到现在与其朝夕相处,认为它们为村里带来了吉祥。

草池湾的另一头,在青年旅社前台上班的村民吴传琴,不时接起电话,回复游客的咨询。“这两天都是打电话来问春节旅馆开不开的,想预订过年的房间。”

这间规模不大的青年旅社由村里的旧水厂改造而来。旅社为吴传琴在内的几名村民提供了服务接待的工作岗位。“目前每月工资是2600元,工作就在家边上,比较方便。”吴传琴笑着说。

晨雾散去,时近中午。朱鹮不时在收割后的稻田中辗转、觅食,村里的乡村会客厅、米酒坊、咖啡厅也开始出现游客身影,热闹起来。

1月4日,草池湾“朱鹮小村”改造后的游径和咖啡馆。新华社记者邵瑞 摄

石泉县城关镇镇长张本康介绍说,2021年起,草池湾开始进行“朱鹮小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并引入专业市场化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经营。区域内的电网入地、生活污水全部收集接入管网。稻田经过流转,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采取不施化肥农药、适当“留白”不种等措施,提高泥鳅、黄鳝等的繁殖力,使朱鹮能获得充足食物。

“过去,草池湾虽然生态较好,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子冷冷清清,许多土地撂荒。为了促进‘朱鹮小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展,村里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原基础上进行‘微改造’,在拓展房屋设施功能性、提升服务性的同时,确保乡村整体风貌不受到破坏。”张本康说。

石泉县委书记陈莲告诉记者:“除了鼓励本地村民直接参与各种业态的经营外,石泉县还不断引入‘新村民’。从居住在县城的个人进村投资,到外市乃至外省的食品加工企业、乡村运营团队进驻‘朱鹮小村’,都使得城乡间的要素流动显著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更充分。”

傍晚时分,许多朱鹮盘旋、降落在村子中央一座小山包的松树林上,山顶仿佛裹上一层积雪,吸引不少游客站在远处观看。两年来,村庄变“红火”了,却没有影响到朱鹮栖息,“定居”在这里的朱鹮种群数量,反而增加到了47只。

“朱鹮这种鸟挺特别,它不一定待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反而喜欢与人‘共生’,栖息在稻田周边,因为这些地方食物多、天敌少。”负责“朱鹮小村”整体运营工作的公司负责人曹信说道。

据了解,在越来越多经营主体的参与下,村子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村民也获得了实惠。200亩稻米经过检测,达到有机标准,去年卖到了每斤20元的价格;村民的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费用上涨,就业和经营机会也在不断拓宽。

“下一步,‘朱鹮小村’还会根据农业节气,继续开展农民丰收节、生态运动会、新年音乐会等文旅活动,不断提升人气;引入专业的研学运营团队,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团体亲近自然。”曹信说。 (记者邵瑞、吴鸿波、赵英博)

阅读 72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