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主第一次亲眼近距离观察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又名阔口真鲨或沙州鲨)是在2016年8月的香港海洋公园,浅水池里饲养了几尾铅灰的幼体,当时也是第一次了解这种真鲨不久,对它的形态、习性都很陌生,也对这个物种充满新奇感。up主在后来的几年中又陆续在长隆海洋王国、冲绳美丽海水族馆、新加坡S.E.A.海洋馆、日照海洋公园、北京海洋馆中观察到了这一物种的更多个体,慢慢察觉到铅灰真鲨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些形态差异,有部分十分明显,甚至一度让人怀疑是否为同一物种,近期又在网上搜集了全球各地其他水族馆饲养的铅灰照片,于是归纳总结了一些差异体现和规律,本文就是来展示一下up主的发现。
香港海洋公园官网供图
首先摘录一段铅灰真鲨形态特征在百科中的标准描述:
体纺锤形,躯干较粗大。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稍侧扁,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洼。吻宽扁,中长,背视弧形,前缘钝圆,侧视尖突。眼中大,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为第一鳃孔宽的1/2。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位于腹腔前半部上方;起点对着胸鳍基底后端或稍前;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近许多;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有一相当大的距离。胸鳍宽大呈钩状。体呈灰褐色或青铜色并没有突出的斑纹,腹面为白色,各鳍尖呈黑色,脊椎骨152至189枚,体长可达225公分。
up主用针管笔和彩铅绘制的铅灰真鲨
要在真鲨属大家族中认出铅灰真鲨其实是挺容易的。首先,正如它的名称,铅灰的皮肤体色看起来像铅笔平涂的质感和颜色,不过这种真鲨的特点在于它的体色可以随着不同光线的亮度和色相在绿中带蓝-棕灰-青铜色之间不断变幻,所以不同光照下的铅灰体色是有差别的;如不能通过体色鉴别,可以观察鳍,铅灰的鱼鳍都有浅灰或白色的边缘,在刚出生的幼体身上尤为明显,这些白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化,不过大部分铅灰的胸鳍都尤为宽大,后缘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边;此外,铅灰的躯干相比其他真鲨更加短粗,看起来更接近白真鲨C. leucas(牛鲨),可以区别于更纤细的灰真鲨C. obscurus。综合上面三点,应该可以做到铅灰的鉴别。
上:灰真鲨 下:铅灰真鲨
up主观察到的不同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部位。
首先是铅灰标志性的背鳍,根据百科的描述:“第一背鳍颇大,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经过笔者归纳,北京海洋馆饲养的个体较为符合这条描述,如下图:
北京海洋馆的铅灰真鲨
接下来发现了与这一描述十分类似,但又有出入的背鳍表现型,新加坡S.E.A.海洋馆饲养的个体背鳍比北京的更显高大,上角不钝圆,而是更尖,后缘凹入符合,下角延长突出符合。
S.E.A.海洋馆的铅灰真鲨
第三种表现型首次发现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个体,背鳍与躯干相比显得极为突出,像船帆一样,上角缘向后呈尖形,后缘微微突出,这一点与标准描述相反,后来发现像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和日本须磨海滨水族园的个体也是此种表现。
冲绳水族馆的铅灰真鲨
比此表现型更加夸张的是近期发现的日本八景岛水族馆饲养的个体,不同之处是这个个体背鳍后缘凸出和凹入两种表现共存,如下图:
八景岛水族馆的个体
最后一种表现型最初发现在日照海洋公园饲养的亚成体,这些个体背鳍远没有上述几种高大,呈现矮三角形,完全不符合铅灰的常规表现,后缘凸出,目前up主只在夏威夷一家海洋研究机构圈养的幼鲨身上发现与日照相同的表现。因此怀疑这只是铅灰在生长发育期中背鳍的一个特别形态,刚出生的铅灰真鲨背鳍并不是很大很突出。
上:夏威夷某海洋研究所的铅灰真鲨 下:日照海洋公园的铅灰真鲨
冲绳水族馆刚出生的幼体
up主在参观日照海洋公园时,又发现一个更加特殊的个体,背鳍居然是月牙状向后弯曲,可能是最特殊的一种表现型了:
日照海洋公园观察到的特殊个体
到目前为止归纳了如下图这些典型的常见的铅灰背鳍表现型:
另一个部位的差异相信从上面的图中也可以看到——吻部。
维基百科中对铅灰吻部的描述是:“吻宽扁,中长,背视弧形,前缘钝圆”,在某些资料中更是明确指出铅灰的吻部比其他真鲨明显钝圆,确实是有相当数量的个体符合这个描述,比如香港海洋公园的个体和日本一些水族馆的个体。然而up主又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另一表现型,这些个体吻部与其他真鲨相似,显得较尖,与描述中的表现呈鲜明对比。如下图:
上:日本某水族馆的个体 下:北京海洋馆的个体
经过观察背鳍与吻部等部位表现型的规律后,笔者目前可以基本归纳出两大类常见典型的铅灰真鲨表现型。第一类表现型:吻部都十分钝圆,背鳍高大后缘凸出,更接近标准描述,以香港海洋公园和日本水族馆饲养的个体为代表:
上:日本须磨海滨水族园 中:香港海洋公园 下:日本某水族馆
第二类表现型:吻部稍尖,背鳍高耸末端圆润,以北京海洋馆和美国部分水族馆饲养的个体为代表:
上:北京海洋馆 下:美国某水族馆
上文都是基于水族馆中饲养的个体分析出的个体差异,因为铅灰本身是一种比较适合人工环境饲养的鲨鱼,因此比较容易在水族馆看到,这里再整理一些野外自然环境下铅灰真鲨的照片,与观察水族馆的个体又有不同的感受。
钓获的成年铅灰真鲨
在佛罗里达州邂逅铅灰真鲨
铅灰真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此丰富,这在与铅灰亲缘关系较近的白真鲨C. leucas、灰真鲨C. obscurus、黑尾真鲨C. amblyrhynchos中都未曾发现。up主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总结了上述差异,一直希望能找到对此合理的解释,遗憾的是在各类网站上搜索后并没有找到针对这些形态差异研究的论文,(个人猜测可能是雌雄之间或者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的差异?我没有观察这些个体的性别)今日写此文算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成果出现。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