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浙江省安吉龙山保护区浅水坑里栖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安吉小鲵

媒体:不爱吃鱼的狸花猫  作者:内详
专业号:安吉小鲵 2022/2/23 17:17:35

两栖动物是最早从水生转为陆生的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又与水生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然环境中对两栖类种群生活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能否维持稳定的种群状况,生境质量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两栖动物也被称为环境指示剂。

作为第一批登录陆地生活的生物,两栖动物的有尾目不仅保留着很多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性,比如幼年时期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且也进化出了适应陆地生活的特性,它们成年之后用肺呼吸。根据我国最新的国家重点生物保护名录,93个两栖动物中包含有尾目64个,超过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见有尾目生物的受威胁程度之高,而安吉小鲵便是其中之一。

安吉小鲵是我国的特有两栖动物,隶属于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也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十大极度濒危两栖动物之一,其珍稀程度堪比我国的大熊猫和扬子鳄。

它来自哪里

安吉小鲵最初发现是在1991年浙江省安吉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米处的一片千亩泥炭藓地,仅在其中一个低洼处和周围分布的9个水坑中。1992年首次命名发布,我国动物学家历经七年的野外调查,在这几个小坑中的安吉小鲵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仅260多条,最高时有372条,最低仅164条。如此稀奇的生物,能让生物学家持续研究了近十年,一方面说明它们野生种群数量极其稀少,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安吉小鲵面临的窘迫的生存困境,急需紧急保护,收集基础生态资料研究是保护它们的重要前提条件。

安吉小鲵生存的天然水坑:图片来自中国两栖网

2002年又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安吉小鲵另一个种群,其位于海拔1600米的沼泽地水坑中,当时也仅发现12条;此后经过10年之后的2013年又有学者在安徽绩溪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6个水坑中16个卵带,种群数量未知。

以上就是目前关于安吉小鲵发现的野生种群数量的公开数据报道,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悉心研究和保护,目前的安吉小鲵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提升,保护工作有所起色。

安吉小鲵受精卵带:图片来自中国两栖网

它们为什么如此的濒危?

安吉小鲵以陆栖为主,主要生活在一些小水坑附近的潮湿草丛、苔藓、土洞和石穴中,每年也只有11月到次年3月这四个月进入水坑中繁殖,其余的时间都隐秘在上述生境的腐殖层中,很难寻其踪迹,这就是为何它们被发现的晚的关系。

两栖动物被生物学家称作是“煤矿中的金丝雀”,因为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同时也最容易受到轻微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而威胁其种群数量。这种有尾两栖动物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在它们分布的周边参照天然水坑挖掘的一些人工水坑,放养一些人工孵化的安吉小鲵,它们也会进入天然水坑中,再也不会回到人工挖掘的水坑中生活,这让科研人员感到颇为困惑。对于这种现象,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安吉小鲵幼体:图片来自中国两栖网

手足相残似乎在有尾目中并不少见。在科研人员的人工孵化出来的安吉小鲵幼体惊奇的发现它们的特有恶习---自相残杀。相残现象分为相互撕咬和吞食两种情况。即便是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安吉小鲵幼体之间喜欢相互攻击,经常使一些幼体失去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脚、尾部或者鳃,严重时弱者会被强者吞食。说明这种现象在野生环境中普遍存在,这就不难理解,野生环境本就孵化率不高的情况下,还相互攻击,蚕食,这让它们的野生数量更加稀有。

人工养殖放养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从最初了解甚少,到逐步熟悉。在繁殖期间把野生安吉小鲵的受精卵带经过人工条件的孵化,饲养成长为幼体之后再放回野生环境,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安吉小鲵的幼体成活率。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自发现以来已经累计放归安吉小鲵幼体近千条;而临安清凉峰的种群也累计放归100尾。

阅读 374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