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藏羚羊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活动。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7月,是高原精灵藏羚羊的产仔季节。5月以来,一批批来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妈妈团”陆续向北跋涉,前往位于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等处的产羔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为保护高原的动物和环境,可可西里共设置了5个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新疆北昆仑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年复一年,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不辞辛劳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生灵。在他们的努力下,保护区内藏羚羊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6-7万只增长到了如今的30-40万只。
沿途保驾 专职陪产
“偷盗者的枪声已有十几年没响了”
盛夏,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等来了每年的固定“游客”:数万只即将临产的雌性藏羚羊。比它们提前到达的,是卓乃湖保护站的站长秋培扎西及10位管护人员。为迎接一年一度的产仔季,管护员们从5月底就开始准备,6月初进入卓乃湖,每天吃住在野外,已有一个多月。
卓乃湖保护站是个季节性保护站,除了站长和副站长,其他的管护人员都是从其他保护站临时抽调的。秋培扎西说:“过去偷猎比较严重,我们来这里的主要工作是武装巡逻,阻止偷猎者。如今,偷盗者的枪声已有十几年没响了,我们主要是对临产藏羚羊进行现场保护,并救助被遗弃或掉队的小羊。”
产仔迁徙季,对于可可西里地区各个保护站的工作者来说,都是最忙的时候。除了日夜守护在产仔地的“专职陪产”人员,在藏羚羊迁徙的各条通道上,也有许多护航使者。
青藏铁路五道梁站,海拔有4000多米,夏季最高气温也只有5.5摄氏度。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5个保护站,其中一个就设在这里。保护站对面的五道梁北大桥,就是藏羚羊们的迁徙通道。
“有羊过来了!”每天一大早,保护站内的管护员龙周才加都会准时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公路和桥梁,发现羊远远地走来,就赶紧通知值守公路的人员。他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每天白天不定时都会有羊过来。”
藏羚羊迁徙途经青藏公路,来往的车辆很多,可能还会遇上不法盗猎分子。加上藏羚羊生性谨慎,即便是不足10米宽的公路,它们也会徘徊打探,用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通过。每年迁徙季,保护区的管护人员会在一些重点路段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在藏羚羊将要经过时,对车辆进行截停。
在非迁徙季节,管护人员们也不闲着。平日里,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巡山。“一般我们一天走200公里左右,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遇到野生动物需要救助,就不回家了,睡帐篷或到救助站过夜。”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员次成塔青,干巡护工作已经十几年,当地像他这样的专业管护员已超过700人。羌塘保护区隶属西藏阿里和那曲。近年来,西藏加大巡护工作管理和覆盖力度,阿里地区加快推进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成37个管护站,完成390名专业管护人员培训上岗工作,野保员队伍覆盖所有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那曲市通过建立以护林员巡护、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和武装巡护相结合的五级巡护机制,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并率先在全区建立了西藏羌塘野生动物巡护监测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护可可西里及周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今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联合开展了巡护执法专项行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负责人布周介绍,可可西里是一个整体,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深化跨省区联合巡护执法工作。
高清摄像 智能识别
“观测距离白天最远可达10公里”
最近,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系统对位于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的观测点位进行了监测。这一点位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藏羚羊迁徙的观测和保护。
“青海生态之窗”远程高清视频观测和展示解说系统建设于2016年,目前已建成46个观测点位。该系统将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精确观测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工作中,整个系统前端配备了800万至1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可实现24小时360度连续旋转。
“观测距离白天最远可达10公里左右,夜晚最远观测距离可达3公里,实现了对全省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的实时观测。”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主任李飞介绍:“‘青海生态之窗’目前积累收集了大量视频观测数据,为物种调查保护提供了视频观测和分析手段。我们曾拍摄到藏羚羊通过大桥的场景。当时,羊群在头羊的带领下,经过试探然后快速通过了桥洞。借助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我们准确识别出了迁徙种群的数量,大概是3000余只。通过近年来的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藏羚羊迁徙不受大型铁路工程桥梁修建的影响,通过五道梁北大桥通道迁移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稳定。”
可可西里地区总面积有23.5万平方公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完全依靠人力对整个保护区进行巡山巡护,巡护队员的工作强度很大,危险性也较大。布周表示,从生态保护的长效性及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方面考虑,非常有必要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远程监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和投入。
有了视频监测,管护人员对于藏羚羊的守护方便很多。“监控24小时都开着,哪边有羊过来,我们就把摄像头对过去,一直观察它们的去向。”龙周才加说。
据了解,目前,“青海生态之窗”除了远程监测,还可以实现绊线入侵、区域入侵、徘徊检测、快速移动、智能跟踪等智能分析功能,实现了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智能检测、分析、跟踪和预警功能。
不仅是青海,为加大对藏羚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西藏自治区也计划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形成防控合力。
秋培扎西在保护区工作了十几年,他告诉记者,保护站以前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现在不管是基建,还是装备、人员补给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国家和政府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铁路绕行 围栏拆除
“在这里野生动物是主人,我们是客人”
7月7日,一场名为“尊重生命,放归自然”的藏羚羊放归大自然活动在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举行,简单的祈福仪式过后,管护员们将此前救助的5只藏羚羊放归大自然,目送它们远去。
索南达杰保护站设有专门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这些年来,中心救助的野生动物已经超过600只。龙舟才加是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副站长,以前,他会给自己救下的小藏羚羊取名字,但很快他就不这样做了,因为他希望尽量减少人为的印迹:“藏羚羊属于可可西里,不属于人类。它们才是可可西里真正的主人。”
广袤的原野、碧蓝的天空,这片神秘的土地数百年来都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在可可西里,任何擅自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都是禁止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连续多年与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颁布“谢客令”,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的破坏干扰。
高架桥上是飞驰而过的火车,高架桥下是迁徙的藏羚羊。这样和谐的画面传达着人们对自然的敬意。
“在这里,野生动物是主人,我们是客人。我们要借道而过。”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卢春房曾这样表示。当年,青藏铁路在途经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时,为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物正常环境的干扰,不惜成本修建了高架桥,并在桥下设计了3000多处野生动物通道,窄的几百米,宽的十几公里,还有多处为避让野生动物进行了线路绕行。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藏羚羊已经基本适应了铁路和公路的存在。
在可可西里,人类在用各种方式后退,为野生动植物让出生存空间。
西藏自治区尼玛县荣玛乡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过去,荣玛乡政府往北50公里是牧民占堆家的草场。为了方便放牧,占堆用铁丝在草场周围建起围栏。但这片草场同时也是藏羚羊迁徙活动的重要区域,藏羚羊因挂网而伤亡的现象时有出现。为了保护藏羚羊,当地政府开展了退牧还草、清退围栏等工作,并实施了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帮助牧民们建起新房子、找到新工作。牧民占堆说,草原该还给野生动物了。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今年,这里的兔子湖区域有3万多只藏羚羊来产仔。可在过去,这样的景象很难见到。由于矿藏众多,一段时间以来,阿尔金山非法采矿活动猖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藏羚羊几近绝迹。2017年,当地对保护区内的所有矿山及非法开采企业进行了关闭退出,并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一年的治理恢复。此外,若羌县内的牧民也进行了退牧还草和生态搬迁。目前,这里已没有任何旅游开采建设。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逐步好转,各种动植物数量逐年增长。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藏羚羊已由“濒危”降级为“易危”。“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一个旗舰物种,也是基础物种,与其他野生动物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栖息地生态改善了,藏羚羊的数量就上去了;反过来,藏羚羊数量增多,也让保护区生物链慢慢恢复,整体生态改善。”秋培扎西说,接下来,他和同事还会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他们自己的家园。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