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COP15|孙卫邦:极小种群物种漾濞槭的保护之路

媒体:新华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漾濞槭 2024/3/19 15:15:10

昆明植物园漾濞槭结实(2021年7月1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新华网昆明12月16日电(赵普凡)漾濞槭,因发现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而得名,是我国极度濒危植物,被称作“植物大熊猫”。

孙卫邦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上发言(当地时间12月15日摄)。新华网发(许建初 摄)

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期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中国角”举办“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卫邦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为题进行了发言。

孙卫邦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上发言(当地时间12月15日摄)。新华网发(许建初 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基于2005年云南省率先提出的‘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保护生物学新概念。”孙卫邦介绍,其有种群数量小、生境狭窄或呈间断分布、受人类干扰严重和随时面临灭绝危险四个特点,漾濞槭是典型代表。

漾濞槭(2022年3月5日摄)。新华网发(陈智发 摄)

漾濞槭结实(2021年4月15日摄)。新华网发(陈智发 摄)

漾濞槭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又生博士于2003年发表的槭属新种。2016年以前的13年间,科研工作者多次调查,仅在模式产地漾濞县马鹿塘发现5株,其中只有2株能结实。

差点还未被人们发现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漾濞槭,被列入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和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中20个亟待采取紧急行动的物种之一。

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漾濞县苍山保护管理分局合作,对5株漾濞槭进行了挂牌,使5株漾濞槭及其生境得到了优先保护。

漾濞槭嫩芽(2021年3月3日摄)。新华网发(陈智发 摄)

漕涧林场漾濞槭幼苗监测(2018年8月12日摄)。新华网发(陶丽丹 摄)

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采用马鹿塘漾濞槭的种子开展了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突破了漾濞槭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培育实生苗1600余株,并获得了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

航拍漾濞槭生境(2019年1月28日摄)。新华网发(陶丽丹 摄)

200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先后在观叶观果园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定植了50株漾濞槭,依据“保护园艺学”理念构建漾濞槭迁地保护群落。其余的一部分苗木,通过与漾濞县合作,回归到原生境马鹿塘;一部分在漾濞县城栽种,向当地市民宣传漾濞槭及其保护工作;一部分移栽于大理州云龙县漕涧林场进行近地保护。

通过7年的管护,2015年定植于昆明植物园观叶观果园的漾濞槭首次开花,标志着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基于对漾濞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推断,野外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植株。2016年,研究团队对漾濞县各乡镇进行搜索,最终找到了577株漾濞槭个体,位于12个分布点。

2016年秋天,团队采集了新分布点的漾濞槭种子,共培育了5万株苗木,先后在滇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园构建了2200余株的漾濞槭近地保护种群,在漾濞槭原生境增强回归了苗木2000余株,在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重建种群2000余株,在红河州芷村林场迁地实验示范4000株。2020年3月,滇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园的漾濞槭首次开花。

昆明植物园漾濞槭结实(2021年7月1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考虑到漾濞槭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2021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更新时,将漾濞槭移出了保护名录。同年,漾濞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今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又在文山、景东两地意外发现了漾濞槭,文山和景东同漾濞有着不同的植被和气候,个体形态也有较大差别。新种群有多少株漾濞槭?它们同漾濞的漾濞槭发生了怎样的分化……这些都有待科研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从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到种质资源保存,漾濞槭的拯救保护实践,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借鉴。

漾濞槭叶子正面(2018年4月23日摄)。新华网发(陈智发 摄)

漾濞槭叶子背面(2018年4月23日摄)。新华网发(陈智发 摄)

“十三五”以来,云南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繁育基础上对61个植物物种开展了迁地保护,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

孙卫邦介绍,过去10余年间,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这一概念理论化、国际化,保护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得到了国际植物保护生物领域的广泛关注。当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基本理论和保护模式已被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应用于其本土植物的保护。

漾濞槭 野外植株(2012年5月4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漾濞槭的抢救性保护虽然完成,但是它还没有脱离灭绝威胁,回归、迁地、近地和重建的种群需要进行长期监测,极小种群物种漾濞槭的保护之路仍在继续。

阅读 22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