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研究 > 心得体会

大黄鱼:一个海鲜的中国走红史

媒体:搜狐  作者:内详
专业号:大黄鱼 2022/2/18 17:07:38

2022年初,宁波象山一个渔民捕捞到4950斤野生大黄鱼, 卖出了每斤1933元的高价 这个渔民向记者表示:这是 他从业29年以来,捕到最多的一次。

野生大黄鱼消失了这么久,能突然发现这么多,在新闻上引发了轰动。

野生大黄鱼,海洋中的黄金。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第八集《赓续.代代相传》中,我们看见了黄鱼与浙江沿海人民在餐桌上的羁绊:从雪菜大汤黄鱼到小黄鱼面,他们的生活与黄鱼息息相关,也了解了高级餐厅里,黄鱼另一番威武霸气。

野生大黄鱼为什么这么贵?大黄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大黄鱼?或者说:大黄鱼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红?

这个特殊海鲜的走红故事,暗藏着 中国人的传统审美、 中国渔业史走过的弯路、 地方经济的发展史,和 人类嗜好的口味秘密

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除了朝鲜有少量渔产外, 全世界99%黄鱼产量都在中国,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海鱼之一。

中国人吃黄鱼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与东夷人作战,双方粮草殆尽之时,忽然看到海上有一片“金色”,原来是黄鱼渔汛。吴军捞起烹鱼,而东夷人却一条都没捕到,饥饿之下,只能投降。后来吴王发现黄鱼脑袋中的两颗白石,便予之取名 石首鱼。 (出自唐陆广微撰写的地方志《吴地记》)

从那以后,黄鱼就没离开过中国人的餐桌。

当然这些黄鱼都是指大黄鱼, 整个黄鱼家族其实非常庞大

小黄鱼

比如小黄鱼跟大黄鱼同属黄鱼属,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跟大黄鱼非常接近的仙子鱼,小巧却柔嫩的梅童鱼、“庞然大物”黄唇鱼,甚至是跟黄色不搭边的鮸鱼…也是大黄鱼的亲戚,都是石首科的。

而且这些鱼也都很好吃:

红烧的 小黄鱼肉呈蒜瓣,是下饭利器; 梅童鱼的肉质极嫩,白灼即可,柔若白云; 仙子鱼相较于大黄鱼肉质稍硬,但能蒸出肉汁; 黄唇鱼最臻贵的那条花胶,动辄上万,一口千两; 鮸鱼更是从鱼丸到鱼饼都离不开它……

红烧小黄鱼

总而言之,石首科家族与中国人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而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大黄鱼

曾几何时,大黄鱼完全不贵,甚至经济廉价。 大黄鱼如今的身价和走红,几乎完全由中国人一手带起。

先说历史,中国人吃大黄鱼的不但历史悠远,而且食用分布范围广。黄鱼一直都不只是沿海渔民的食物。明代苏州戏曲大家尤侗曾经写过: “杜陵顿顿食黄鱼,今日苏州话不虚。门客不须弹铗叹,百钱足买十斤馀。” 讲的就就是过去 苏州有端午吃黄鱼的习俗

苏州自古以河鲜为尊,离最近的海也有上百公里, 却独爱黄鱼一味

《清碑类钞》中也提到过:“黄花鱼,每岁三月初,自天津运到京师崇文门税局,必先进御,然后市中始得售卖,都人呼为黄花鱼。”这讲的是北京人吃黄鱼,要先进贡朝廷,然后才能售卖,而北京,也不是一个沿海的城市。

为什么大家都爱大黄鱼呢?

首先是产量因素。野生大黄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产的头牌。每到秋冬时节,黄鱼会齐聚沿海各大渔场,有时上浮压缩鱼鳔发出声响,海面真的是一片金黄,并且伴随着不绝如缕的“咕咕”声,就是大黄鱼渔汛到了。产量大,自然吃的人就多。

其次大黄鱼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黄色在中国象征着高贵。历史上很多朝代,这个颜色都是皇家御用,普通老百姓是禁用的。通体金黄的大黄鱼,因为颜色的独特魅力,走上了尊荣之路。

不仅如此,中国人也以黄金为尊,所以民国时期,上海人会把10司马两的金条称为“大黄鱼”、1司马两的称为“小黄鱼”。将黄金比作黄鱼,吃黄鱼自然也与财富搭上了关系。

一条黄鱼端上桌,金黄闪闪,寓意财源广进。这就好比广东人爱吃东星斑,寓意红红火火一样。黄鱼携带着对财运的美好象征,很难不成为中国人的心头好。

良好的寓意,让黄鱼长期名列高价值食材排行榜榜首,外加过去产量大没那么高不可攀,促成了黄鱼在中国的普及和重视。

但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野生大黄鱼的产量开始走低,价格也是从那时开始一路高走。

当时的渔民并没有保护黄鱼族群的意识,为了追求产量,竭力增派人手捕捞,最终使所有大黄鱼一网打净。从此以后,大黄鱼渔汛不再,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的产量仅有50吨。

历史的教训带来的,是渔民和海洋专家的反思。上世纪80年代,我们努力研究,攻破了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黄鱼才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如今出现在《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里,可以稳定持续供应的平价日常海鲜。

如今我们日常吃的绝大多数大黄鱼都是养殖的

如果单纯因为寓意好和稀缺,大黄鱼虽然特别,也不是不可替代。大黄鱼能走上“神坛”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 它作为食材,味道是真的好

一条鲜活大黄鱼,只需简单烹饪,就能达到既嫩又细腻的口感;蒜瓣质感让即便不爱吃鱼的人都能够大快朵颐;细细品尝,既有独特的鱼味,又没太大腥气;没什么刺,还自带鲜甜味。

黄鱼的嘴带着 凝状的脂肪,吸吮起来特别香浓,黄鱼的鱼胶 (鱼鳔)还 格外软糯……一条大黄鱼, 携带着南方对鱼味的追求,江浙钟情的糯嫩,北方豪迈的刺少过瘾,简直无法不爱。

也因如此,各地都将这条鱼做出了自己的做法:台州人用猪油、老酒、红糖、姜汁、酱油五朵金花开道,烧出了浓墨重彩的 家烧黄鱼;温州人则先清蒸,后铺上小青葱,再浇上滚油,做成 葱油黄鱼;到了福建的宁德,既能看到葱油、也有极具特色的红糟、还能看到清蒸、红烧等各式烹饪方法。

而当问起传统宁波人怎么料理黄鱼时,他多半会说对大黄鱼的最高敬意,就是“咸齑大汤黄鱼”

“咸齑”,腌制的雪里蕻。所谓的“咸齑大汤”,就是先将黄鱼用猪油微煎,然后冲汤撒入雪菜,直滚到汤白味浓出锅。吃时先喝汤,再吃鱼肉,最后嘬骨头,能吃到满头冒汗, 用宁波的人的话,就是很“飘”。

可这样吃大黄鱼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今食材不同往日,要求厨师对不同黄鱼质地有更精准的认知;第二是即便鱼品质够高,要汤浓就要久煮,但要肉嫩就不能过烧,时间和火候是考验。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所展示的料理方式,是先用小黄鱼熬汤,再将大黄鱼片肉,现场堂灼。这样既保证汤的浓度,又保证鱼的熟度,同时还兼具仪式感——这种做法一经推出就受到好评: 汤是咸鲜合一,肉则细嫩,又带一点点口感,回口是悠长的鲜甜。

这样一道大黄鱼菜,谁会不爱呢?

从稀缺到寓意,从普及到口味做法的不断革新,集这些特征于一身的大黄鱼,就这样登堂入室,黄袍加身,成为中国人最欲罢不能的一条海鲜。

如今随着政府部门的不断重视,各类有活力民间企业加入,东海岱衢族大黄鱼的种群开始得以恢复。

每年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鱼苗,进行放养和野化,与此同时大黄鱼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深海放养,铜网养殖,扩大圈地和不投喂饲料等方式营运而成。

平价的养殖大黄鱼更是走进千家万户。福建宁德如今是大黄鱼的核心养殖区,已经成为新的“大黄鱼之乡”。这里的大黄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黄鱼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中国人与海洋的爱恨情仇: 曾经我们对海味求之不得,也犯过对海洋予取予求的错误。但依靠如今的技术和认知,以及对海洋不可割舍的感情,我们开始探寻一种平衡,一种与海洋的相处之道。

代代相传下去的从来不应该只有人的传承,技艺的传承,也有 海鲜的“赓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才能 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体验到黄鱼的美妙,才能让大海小鲜永竭不尽。

阅读 242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