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鲭鲨 又称短鳍灰鲭鲨、灰鲭鲨、马加鲨等,是鲭鲨属现存的2种鲨鱼之一(另一种为 长鳍鲭鲨I. paucus)。它们生活在全世界温带及热带海域,主要以海洋鱼类为食。于2019年被 IUCN 列为濒危物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鼠鲨目 Lamniformes
科:鼠鲨科 Lamnidae
属:鲭鲨属 Isurus
种:尖吻鲭鲨 I. oxyrinchus
尖吻鲭鲨的名称
学名Isurus oxyrinchus在1809年由康斯坦丁·拉芬斯克命名,其中属名Isurus 意为“相同的尾巴”,种名oxyrinchus 意为“尖尖的鼻子”。
短鳍灰鲭鲨或短鳍鲭鲨,来自其英文名Shortfin mako shark的延伸,此英文名在欧、美比较常见。与长鳍鲭鲨在名称上更加容易区别。
马加鲨,来自另一个英文名Mako shark,其中“Mako”源自毛利语,原意是鲨鱼或鲨鱼牙,由当地方言变化为英文单词。马加鲨在应用上更加的广泛,短鳍鲭鲨与长鳍鲭鲨都可以被称为“马加鲨”。在夏威夷几乎所有的大型鲨鱼都被称为“马加鲨”,甚至其他大型的长有尖牙的海洋鱼类都会叫做“Mako”。
成年尖吻鲭鲨平均长度约为3.2米,重量为60-135公斤,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些大型的雌性全长超过3.8米。
2013年6月,在加利福尼亚海岸捕获的最大尖吻鲭鲨长度为4.45米,重量为600公斤。
1950年代后期在土耳其捕获的尖吻鲭鲨,估计大小在5.7-6.19 米,可能为该物种中已知的最大标本。这个估值是使用当时鲨鱼的照片而不是在捕获时测量记录的,所以这个数值存在不确定性。
尖吻鲭鲨与人类的比例参考
尖吻鲭鲨背部呈青灰色,腹部则呈白色,青、白两色分界明显。较大的个体往往颜色较深,较小的个体则趋向于灰白色。幼年的尖吻鲭鲨在它的吻尖上有明显的黑色污斑。
身体光滑,鼻端呈长锥形。它的胸鳍很短,尾鳍呈半月形。尾巴底部有明显的龙骨。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明显为小。牙齿细长及轻微弯曲,当嘴巴紧合时仍可看见牙齿。
咬合力非常强,最大咬合力约为3,000 磅(于2020年在新西兰实验记录)。
尖吻鲭鲨的牙齿
尖吻鲭鲨的骨架
图为:长鳍鲭鲨
胸鳍较大,这是二者的明显区别,另外长鳍鲭鲨嘴部周围的颜色更深。
尖吻鲭鲨栖息于全球温带和热带海域,栖息深度0-150米,它们是一种远洋物种,通常远离陆地,偶尔会靠近海岸、岛屿沿岸活动。作为极少数已知的恒温鲨鱼之一,尖吻鲭鲨很少出现在温度低于16 °C的水域中。
尖吻鲭鲨会跟随大鱼群(猎物)进行长距离的迁徙。1998年12月,一艘日本研究船在太平洋中部捕获了一条标记在加利福尼亚附近的雌性尖吻鲭鲨,意味着这条鲨鱼的航程超过2,776公里。
尖吻鲭鲨分布图
尖吻鲭鲨依赖视觉、嗅觉、听觉进行捕猎,它们最突出的是视觉。主要以硬骨鱼为食,包括鲭鱼、金枪鱼、鲣鱼、剑鱼和旗鱼,也会吃其他鲨鱼、鼠海豚、海龟、头足类和海鸟。它们通过垂直向上冲刺并撕下猎物的鳍来进行捕捉。
尖吻鲭鲨在猎物下方游动,它们可以看到上面猎物,并且很有可能会预判猎物的动向,在被猎物发现前,先到达行动地点捕杀猎物。
在大西洋的春末夏初,尖吻鲭鲨会更加偏好捕猎剑鱼,因为那个时节正是剑鱼产卵繁殖期,是一年中最脆弱的时期。但是尖吻鲭鲨对于剑鱼的捕捉有可能不是很简单,剑鱼的反击会造成严重伤害并可能杀死它们。在西西里岛曾发现尖吻鲭鲨的尸体,上面悬挂着剑鱼的残骸,尖吻鲭鲨的头部被剑鱼刺穿。
图为:剑旗鱼,又名剑鱼
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
图为:铅灰真鲨
尖吻鲭鲨平均每天的食量约占其自身重量的3%,由此看见它们是一种比较活跃的鲨鱼。(例如: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是一种不活跃的鲨鱼,每天消耗占其其体重的0.6%)
尖吻鲭鲨作为恒温动物,不依赖外界温度的影响,使它们能够保持稳定、非常高水平的活动,其比冷血猎物更具优势。通常尖吻鲭鲨的体温比周围的水温高4-5.5°C
尖吻鲭鲨的游行速度纪录为每小时50千米,也有报告称它们可以达至每小时74千米。它们还可以跃出水面,高度可达9米。
尖吻鲭鲨与其他鲨鱼的跳跃对比
尖吻鲭鲨是卵胎生的,平均每三年生育一次,妊娠15-18个月,发育中的胚胎以子宫内未受精的卵子为食。与沙虎鲨( Carcharias taurus )不同,它们不会进行同类相食。雌性尖吻鲭鲨每次可以产下4-18只幼鲨(通常在冬末和早春)。
关于尖吻鲭鲨的寿命以及性成熟年龄的参数,在以前都被严重低估了。以往的报告为:性成熟为4-6岁,寿命约11岁。
直到2006年,新的研究结果(采样来自258条尖吻鲭鲨)的出现推翻了早期的数据,使得尖吻鲭鲨得到了正确的保护。
雄性,8岁时性成熟,身长约为185厘米;最大年龄为29岁,身长约为260厘米。
雌性,18岁时性成熟,身长约为275厘米;最大年龄为32岁,身长约为335厘米。
由于早期的这个错误,世界各地使用的渔业管理标准和生态风险评估模型,都低估了尖吻鲭鲨寿命和性成熟年龄,至少导致了三分之二的雌性尖吻鲭鲨在没有完全的成熟的情况下被杀害。这很有可能是导致此物种致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加不幸的是这个错误的标准在世界上仍然广泛的应用。
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Kesennuma)港口,每周有六天,日本渔业工人组成的小团队在安静的鲨鱼鳍“工业”中工作。
早上5点,鲨鱼尸体正被精心排列成整齐的网格,分类为每堆20条鲨鱼。
早上6点30分,排好鱼桩,鲨鱼首先被掏出内脏。穿着色彩鲜艳的胶靴和围裙的男人会有效地将心脏从身体上撕下。
早上7点,工作人员挥舞水管清理鲨鱼尸体的血液。
早上8点,小队像日本汽车厂的机器人一样,在过道和一排排静静地上下移动,迅速地从毫无生命的灰色尸体上切下每一个背鳍、胸鳍和尾鳍。鱼鳍有规律地塞进黄色的塑料筐里。筐子很快装满,然后称重,最后被运到附近的卡车上准备运走,旁边一个拿着记事本的人记录达成了一笔交易。
上午9点30分,一切都结束了。叉车铲起成吨的僵硬的尸体,然后把它们倒进一辆大型卡车里准备销毁。
上述内容来自记者2010年7月初在日本鱼翅之都(Kesennuma)港口的两天里的记录,共计119吨大青鲨、10吨太平洋鼠鲨、3吨尖吻鲭鲨以及数吨蓝鳍金枪鱼。
所有研究过的鲨鱼中,尖吻鲭鲨是脑与身体比例最大的鲨鱼之一. 鲨鱼专家团队发现尖吻鲭鲨可以进行快速学习,能够判断一些实验测试是否具有真正威胁性。
鲨鱼闭合瞬膜
在测试危险碰撞时,尖吻鲭鲨不会闭合瞬膜,它们认为没有危害时,会略过这个本能。(关于这一点的理解,类似于人类当危险快速临近时会条件反射的闭眼,但是受过训练的拳击运动员则会有意识的进行控制,即便对手的拳头打来也不会闭眼)
在进行定期提供诱饵实验时,尖吻鲭鲨可以受到短暂的束缚和触摸。
尖吻鲭鲨对人类的攻击,自1580-2017年间共有9次记录,其中一次是致命的,另外还有20次对船只袭击记录。由于它们的速度、力量和体型,能够伤害和杀死人类,因此造成一些地区的民众恐慌和进行有计划的捕杀。然而,这个物种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也不会将人类视为猎物。大多数涉及尖吻鲭鲨的攻击案例,都是由于骚扰鲨鱼或者被钓鱼捕获而引发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携带鱼叉、长矛渔民的小船会吸引尖吻鲭鲨的跟随,它们也许会将此视为潜在的威胁。
遇到尖吻鲭鲨的潜水员描述,在攻击之前,它们会以8字形游动,并张开嘴靠近。
来源:动物世界
策划:孙环宇
审核:端木皇隆
发布:曾丹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