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第一背鳍横向长度非常长的一种深海刺鲨——长鳍刺鲨

媒体:南宫很二  作者:内详
专业号:长鳍刺鲨 2024/8/8 16:54:44

长鳍刺鲨

中文名:长鳍刺鲨

别名:暂无

英文名:Longfin Gulper Shark

拉丁学名:Centrophorus longipinnis(longipinnis:来自拉丁语longus,意思是长;拉丁语pinnis,意思是鳍,合起来指非常独特的第一背鳍。)

软骨鱼纲——角鲨目——尖鳍鲛科——刺鲨属——长鳍刺鲨

原产地: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和中西部,以及东印度洋。已知来自中国台湾省、印度尼西亚东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休恩湾),并且可能来自菲律宾东部普林塞萨港外海,但未经形态学验证。来自菲律宾的标本在基因上与其它长鳍刺鲨略有不同,但与印度尼西亚标本相似,该标本经检查发现在形态上与其它长鳍刺鲨标本相同。

长鳍刺鲨分布地

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EN(濒危)

头部中等长宽,宽度是躯干宽度的1.72倍,腹部宽度的1.75倍,长度是总长度的21.1%,胸鳍前长度的2.96倍,高度是宽度的0.67倍;鼻孔前略微下凹,在胸鳍起点的横剖面略呈宽梨形。头部腹面具有一条宽广的横向皮肤皱褶带,带状楔形,顶点距下颚联合部约四分之三的水平鼻前长度,从第一至第四对鳃裂下缘各侧延伸;最多19条皱褶。

长鳍刺鲨

吻部中等长,侧视狭三角形,顶端钝尖;侧鼻前缘圆形;背视圆形;水平长度是眼长的1.24倍,眼间距的0.78倍;水平鼻前长度是口前长度的1.44倍。鼻孔小,略斜;前鼻瓣有一个大的狭三角形瓣和一个非常小的,有时发白的小瓣在大瓣的内角;鼻孔间距是口前长度的2.80倍,鼻孔长度的1.77倍。眼中等大,椭圆形;前部有凹槽,后部有深凹槽,凹槽未延伸至鳃;鳃中等大,半圆形;位于头部的背外侧,在背视图下完全可见;下缘约与上眼同高,距眼小于其直径;后缘无瓣状皱褶;最大直径是眼长的3.05倍。鳃裂从上至下呈前腹方向,第五条比第一条更加倾斜;第一条最短,然后逐渐变长至第五条;第五条最长,高度为总长度的2.6%。

长鳍刺鲨

第一背鳍极长,中等高;长为高的4.18倍,第二背鳍长的1.76倍;自由端长为高的2.86倍;高为第二背鳍高的1.14倍;前缘略凸,顶部狭圆;后缘中等凹陷,从上到下呈强烈的后下方向斜;自由后端中等长,基部相对粗厚;内缘近乎直线,为软鳍长的2.88倍,高的1倍;起点与胸鳍和腹鳍间隙同高,远在腹鳍起点之前,腹鳍中点至第一背鳍起点为体长的15.1%;外露的鳍棘基底与胸鳍自由后端同高;棘基中等宽,前部略微外露,正好在棘和鳍的软部分连接处上方;外露的鳍棘相对短,粗壮,末端渐细,前缘略凸;棘的外露部分从基部(外露部分的)到顶部呈强烈的后上方向倾斜,比第二背鳍棘的外露部分短,第一背鳍外露棘长为鳍高的0.39倍。

长鳍刺鲨

第二背鳍中等大,与第一背鳍相比面积要小得多,相对较短;第二背鳍长是其高的2.69倍;前缘略凸,顶端狭圆;后缘弱凹陷,从顶端呈强烈的后下方向倾斜;自由后端相对短,基部粗壮,内缘长为软鳍长的2.09倍,鳍高的0.78倍;棘长为鳍高的0.42倍;外露鳍棘基底与腹鳍内缘中点同高,正好在棘和鳍的软部分连接处上方略露出;外露鳍棘相对长且粗壮,基部宽,末端渐细。

长鳍刺鲨头腹面

胸鳍大;前缘弱凸或近乎直线,长为体长的12.1%;基部非常短,为前缘长的2.68倍;顶部略呈角形,非镰刀状;后缘从自由后端的顶角近乎直线,然后广泛凹陷;内缘略凹;成鱼的自由后端延长(未成鱼的不太明显),自由后端为内缘的1.18倍,延伸至外露第一背鳍棘的程度;起点位于第五鳃裂中点的程度,部分被鳃膜覆盖。

AP,腹鳍片前孔;CG,腹鳍片沟;CS,腹鳍片棘;HP,腹鳍片后孔;P2,腹鳍;RH,鞘片

腹鳍大,长为体长的11.6%,第二背鳍软鳍长的1.20倍;前缘略凸,顶部狭圆;后缘稍凹;自由后端尖锐,内缘微凸。成年雄鱼的腹鳍片相对短小细长,末端收窄成肉质,狭圆;外缘长为体长的2.9%,基底长的3.16倍;背面大部分没有真皮细齿。

尾鳍相对长,深,宽;背缘近乎直线或略微凹陷,为头长的1.17倍,腹前缘的1.42倍;腹前缘略凸(末端更明显),顶部狭圆;上腹后缘略凸,下腹后缘近乎直线或略凸,腹后缘间的角度中等凹陷;终端叶中等大但短,叶长为背尾缘的2.31倍,终端缘略微至中等凸和略微波浪状;上叶顶端狭圆。

活体背部和侧面呈棕色,有时带红色调(一些标本特别是较小的标本呈灰色);腹面较浅;体侧的背腹色调之间的分界线在体部不清晰而在头部和尾柄更清晰。较大的标本鳍无斑纹;第一背鳍自由末端常较浅;临产胎儿的背鳍和尾鳍呈黑色,对鳍的前缘也为黑色,背鳍和对鳍的狭窄后缘为白色。保藏状态下颜色类似,胎儿的鳍斑纹不太明显。

第一背鳍下侧的真皮细齿在未成年鱼和成鱼之间形状差异很大;鳍基部和大部分腹鳍背面没有真皮细齿。未成年鱼的真皮细齿小,直立,细长,单尖密集排列(略重叠),后倾,约0.4毫米长。成鱼的真皮细齿块状,无柄(未从基轴伸出),菱形,密集排列但不重叠;齿冠前缘浅波浪状,后缘钝尖。

A幼鱼的真皮细齿 B成鱼的真皮细齿

嘴几乎呈横形,上颚略微凹陷,宽度是口前长度的1.22倍;下唇沟略长于上唇沟;显著的口后沟,长于上唇沟的两倍以上,从颚角向侧后方延伸。上下颚牙齿分化程度很强,上牙比下牙小得多。成年鱼的上牙中等大,齿冠直立,向嘴角稍微倾斜,基部略微重叠。下牙比上牙大得多,齿冠非常倾斜,刀片状,重叠,边缘有细锯齿。齿数:上颌20(19-22)+21(19-21);下颌15(15)+14(15-16);总数上颌41(38-43),下颌29(30-31)。

牙齿

长鳍刺鲨被发现在大陆坡底栖,深度为330–460米。深度范围信息有限,仅记录自巴布亚新几内亚,而且可能出现在更深的地方。

没有关于食性的资料。

该物种的最大尺寸为93厘米,雄性在68厘米成熟,雌性在87厘米成熟。繁殖是卵胎生,产仔数为一只(仅基于观察到的两只怀孕雌性),出生时体型约为35厘米。生殖周期未知,但根据其它刺鲨推测可能为2-3年。年龄参数未知,但可以从密切相关的物种颗粒刺鲨推断,雌性成年年龄为16.5岁,最大年龄为39岁,世代长度为27.8岁。

长鳍刺鲨被深水拖网和可能的深水延绳钓作为副渔获物捕获,并保留用于肉、鳍、肝油和鱼粉。该物种是台湾东北和西南沿海300-700米深的深水拖网渔业的副渔获物;这些渔业以多种虾类为目标,并保留所有附带的捕获物。过去30年(从1998年到2019年),由于浅水虾种的枯竭,东海岸的渔业,特别是大溪以外的渔业,已经转移到更深的水域。渔业已从100-300米的捕捞深度转移到300-700米的深度。在30年前(大约一代长度)之前,该物种不会在台湾捕捞,因为它超出了渔具的深度。在季风季节,条件不允许深水拖网捕鱼,一些拖网渔船在100-300米的较浅深度作业;这将缓解长鳍刺鲨的捕捞压力。台湾的深水延绳钓作业深度为100–300米。

在台湾,到1950年代,沿海渔业被认为过度捕捞,渔业扩展到专属经济区 (EEZ) 内的近海和远海。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台湾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捕捞量持续上升,之后稳步下降。从1950年代(3215 艘)到1980年代后期(1989年代达到峰值,达到 15900 艘),运营的动力船舶数量显着增加,然后在2017年缓慢下降至11200 艘。非动力舢板的手工捕捞量稳步显着下降。在台湾,2013年对海鲜的需求一直很高,人均 31.2 公斤。太小而无法供人类食用的鱼需要加工成水产养殖业的鱼粉饲料,而水产养殖业生产的海鲜数量是台湾水域野生捕捞渔业的两倍。

在印度尼西亚,该物种可能在150-600米深度作业的深水底层延绳钓上捕获。印度尼西亚的捕捞压力很大,拥有全球最大的软骨鱼渔业,目标和兼捕软骨鱼的捕捞量很大。20多年来,印度尼西亚一直是最大的鲨鱼捕捞国之一。在过去15年中,深水底层延绳钓捕捞量保持相对稳定,西爪哇除外,那里的渔业在2010年左右停止作业。在菲律宾,该物种的深度上限超出了最大作业深度为200米的拖网渔业所能达到的范围。以前在菲律宾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使用底部设置的多钩线渔具,目标是角鲨的肝油;渔业从1960年代到80年代是集约化的,并且仍在经营,但以手工规模经营,而不是在苏禄海西部地区,因为它发生在尚未捕捞的深度。

在印度尼西亚,刺鲨属被卸下肝脏并用作肉食;肝油在当地加工并出口。在其他地方,基于其刺鲨属的情况,长鳍刺鲨可能用于其肉、鳍(低价值)和肝油(高价值)。对于人类消费来说太小的个体很可能被用于鱼粉。

没有针对特定物种的保护措施。在台湾,自1999年以来,禁止在距离海岸3海里范围内以及超过50总注册吨位的拖网渔船在12海里范围内进行所有底层拖网捕捞。自2005年以来,鱼翅必须自然附着在使用冰来保存渔获物的船只上。需要对种群规模和趋势、生活史进行研究,并应监测渔获量。为保护种群数量并实现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可能包括物种保护、空间管理、兼捕减缓以及捕捞和贸易管理措施(包括国际贸易措施)。有效执行措施将需要持续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包括在物种识别领域)。需要进行渔获量监测,以帮助了解种群趋势并为管理层提供信息。

阅读 281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