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评论 > 综合评论

英德睑虎11年前首定名

媒体:环境与生活杂志  作者:刘国伟
专业号:英德睑虎 2020/12/22 9:09:51

2018年7月6日,《环境与生活》记者联系到广州资深两栖爬行动物自然摄影师郑声先生,向他了解发现“英德睑虎”的经过。郑声向《环境与生活》记者讲述了9年前的往事。

那是2009年4月30日,他和几个朋友到广东英德市的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缘)拍照,意外发现并拍摄了几只颜色艳丽的睑虎。这些动物虹膜的近瞳孔区域为橘红色,有复杂清晰的线纹,瞳孔呈直立状,眼神或清澈如泉,或犀利如刀,加上体表鲜艳的体色,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郑声的照片立刻引起了广东省中山大学学者的注意,他们猜测这可能是一个新物种。

据介绍,睑虎属动物隶属有鳞目蜥蜴亚目睑虎科,大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的地面、溪流河岸边的石缝或洞穴中,昼伏夜出,行动迟缓,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睑虎属动物的瞳孔在白天竖直呈一条直线,虹膜颜色有橄榄绿、黄色、橙色、血红色、乳白色,衬得眼睛如宝石一般,透着鬼魅的气质。雄性的睑虎身上有颜色艳丽的条纹,而雌性则灰暗些。

英德睑虎的幼体为橙黄色,长大后体色渐渐消退。 郑声/摄

在生物学分类上看,睑虎属与壁虎属同属于蜥蜴目,两者在外形上颇多相似之处,甚至于各种睑虎的英文名字中都包含一个共同词汇Gecko(壁虎)。例如,英德睑虎的英文名字Yingde Leopard Gecko,直译过来就是“英德豹壁虎”。睑虎的尾巴平时用来储存脂肪,以备“荒年”,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为了摆脱追兵会使尾巴脱落,这一点和近亲壁虎的自保方式是一样的。但其实睑虎与壁虎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睑虎具有发达的、可活动的上下眼睑(即眼皮),而壁虎的眼睑是不会动的;此外,壁虎脚下有吸盘,而睑虎则没有,睑虎的攀爬能力不强,远不能和能飞檐走壁的壁虎相比,它们稍微快走两步就感觉随时能翻个跟头。也许是因为身手不够敏捷,它们通常只在洞穴周围活动。扭曲身体、高高翘起尾巴是它们的警戒姿势。

英德睑虎是睑虎中较为惊艳的一种,生活在广东英德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中。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篇》中已被列为“极危”物种。2009年5月9日至6月28日,在郑声的帮助下,中山大学科研人员深入英德地区进行考察。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和花岗岩地形交汇区,地表有红土和灌木丛,山谷中有很多洞穴和裂缝,为睑虎们提供了栖身之所。

当年5月16日,科考人员在一处村庄的山谷里,发现了13只睑虎,外形跟郑声拍摄的照片一样。从发现地区来看,有3只睑虎发现于洞穴出口的石头上,有9只藏在有软土的岩石裂缝里,还有一只在洞穴附近的石头堆里活动。这些睑虎都是在夜间发现的,时段集中在20点到凌晨2点之间,这表明英德睑虎和其他同类一样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

通过长期考察,科研人员还注意到,所有雄性英德睑虎的尾巴都是后来才生出来的,他们据此推测,在野外生活的雄性睑虎可能尾巴脱落得非常频繁。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表明,英德睑虎在每年4月到6月间蜕皮,每年4月到7月繁殖。在为期50天的考察中,科研人员采集了6个标本,收获颇丰。中山大学王英永教授为首的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经过认真细致的比较,以这6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进行描述,确认这是一种新类型睑虎。

2010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王英永等,在美国《爬虫学》期刊(聚焦研究和保护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上发表论文,将这个物种定名为“英德睑虎”,并首次向世人揭示了英德睑虎科考过程中的诸多细节。

英德睑虎捕食昆虫 郑声/摄

阅读 55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