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2014年讯 记者李文 中大学者王英永的研究小组近4年发表了两栖爬行类动物4新种,均发现于广东,为全球现有的1.7万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增添了4个新伙伴。
2010年至2014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英永所领导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小组,在广东山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7个尚未被描述的新种,其中4个新种已经正式发表,余下的3种将在7-9月间正式发表。
4个刚发表的新种,包括只分布在英德的英德睑虎,只在丹霞山和深圳发现过的广东颈槽蛇,以及在肇庆一带发现的黑石顶角蟾和封开角蟾,它们均属于濒危或稀有的物种。
王英永认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物种没有被发现,或者被错误地鉴定为其他的已知物种,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
全球科学家们已经命名的现存物种超过130万个,但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种,还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最近有学者撰文认为,地球上已经被分类学家描述的物种只占14%-75%。
英德睑虎:睑虎在德、美已成潮宠
此前,广东没有睑虎科和睑虎属的分布纪录,睑虎属动物只分布在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至广西西南部的广大喀斯特地貌区,以及海南岛。
2009年,广州资深两栖爬行动物自然摄影师郑声首次在英德拍摄到该种动物照片。随后,在郑声的帮助下,中山大学科研人员在英德采集了6个标本,并以该6个标本做为模式标本描述并发表了新种英德睑虎。
睑虎由于活动迟缓,憨态可掬,加之有漂亮花纹,已经成为全球性宠物,尤其在德国和美国最受欢迎,亦因如此,睑虎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人类的捕捉和贸易。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 CN )已把睑虎列为濒危物种。“睑虎”具有能够活动的眼睑,瞳孔是直立缝状,不同品种之间虹膜的色彩和线纹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德睑虎虹膜只有近瞳孔区域为橘红色,有复杂清晰的线纹。
广东颈槽蛇:只记录过四五条的罕见种
该种是王英永调查小组2008年在丹霞山申遗科考时发现的,并获得1号标本,此后,深圳的同行先后在梧桐山和迭福山拍摄到该种的照片,但实地调查却再没采集到标本。2013年,以此标本为模式标本,四川大学朱广香博士和赵尔宓院士完成了颈槽蛇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山大学王英永完成了该种的形态描述,并于2014年2月正式发表。
广东颈槽蛇非常罕见,目前已知的分布地点仅有丹霞山和深圳,且5年所记录的个体数只有4-5个,足见其种群较小。
黑石顶角蟾和封开角蟾:均属微特有种
这两种角蟾同域分布于广东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前者仅见于黑石顶保护区,后者见于黑石顶和毗邻的七星保护区,均属于微特有种。
知多D
怎样发现一个新物种?
发现新物种并将它归类、取名的过程并不简单。王英永介绍,首先要对相关物种的特点特别熟悉,才有可能对遇到的生物有个基本判断,看是否有可能新物种。
带回标本室里后,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做基因测序,看它在遗传上的分化程度,也就是和哪些物种是“近亲”,还要和同属的其他物种做细致的形态特征比对。对蛙类这样叫声很有特征的动物,他们还会利用声学手段做鉴定。
这样下来,等最终发表文章、确认新物种,往往是以“年”计的漫长时间。果壳网曾发表文章讨论这个问题,有研究者从2007年发表的新物种中抽样调查发现,这些新物种从第一次样本采集到正式命名发表,平均需要21年时间(中值为12年),最快的当年发表,最慢的用了206年。
王英永团队这次新发表的两种角蟾,就是在2008年第一次发现,至今年正式发表,用了6年时间。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