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在天山峭壁间寻找伊犁鼠兔

媒体: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作者:内详
专业号:伊犁鼠兔 2024/6/1 8:48:26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新疆天山山脉的高海拔裸岩中,生活着一种古老又濒危的特有物种——伊犁鼠兔。它是天山高寒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物种。

40年前的偶然发现,让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结下终生情缘。从此,他开始在天山山脉的悬崖峭壁中寻找它的踪迹,了解它的身世和故事,探究着气候变化对这一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月6日,在精河县山区,李维东在一处伊犁鼠兔栖息点附近默默蹲守。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如今,在李维东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的保护推动下,伊犁鼠兔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所在的栖息地天山一号冰川区和精河县山区相继建起保护区域和保护地。

6月5日至6月8日,记者跟随李维东志愿者团队先后来到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和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体验他们在本年度首次进行的伊犁鼠兔巡护和监测工作,了解他们坚守背后的故事。

历时4小时 找到伊犁鼠兔栖息点

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位于县城南部的天山山区,其地跨精河县托里镇的吉普克村、查干莫尔根村、冬都金村3个牧业村。这里距离李维东最初发现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尼勒克吉里玛拉勒山仅有20公里,是伊犁鼠兔的两大重要栖息地之一。

6月5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伊犁鼠兔保护地中心站。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7年前,李维东发现这里因为草场出现退化,羊群不断去海拔较高的地方觅食,甚至吃到伊犁鼠兔的家门口。于是,他推动这里建起保护地,推荐常年跟随自己去山区考察的当地牧民乌·其木代担任保护地主任,组建起一支志愿者团队,开始定期对这里进行巡护和监测。

6月5日中午,记者跟随李维东组建的这支志愿者团队从精河县出发,驱车途经国道,又在蜿蜒、颠簸的山路上行驶3个多小时,来到距离县城70公里的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中心站。

6月6日,李维东志愿者团队准备上山进行巡护与监测工作时的合影。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中心站坐落在托里镇吉普克村的夏牧场,这里松柏林立,绿草葱郁。“近几年,这里通过限牧、调整养殖结构,生态环境已逐年改善。”李维东说。

从保护地中心站继续向东,驱车约5至10公里,就进入伊犁鼠兔栖息地。

“这一片山区的悬崖峭壁上,分布有3处伊犁鼠兔栖息点,布设有十多台红外相机。”李维东说,山区有半年多时间都被大雪覆盖,因此,巡护和监测工作只能在每年5月底至9月底开展。

6月6日上午11时,记者跟着李维东团队来到伊犁鼠兔栖息地的山脚,历时4个小时的攀爬,终于从山脚爬到海拔3200米至3300米的山顶。

6月6日上午,李维东攀正在精河县山区岩石山上攀爬。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沿着山顶陡峭的碎石坡,记者手脚并用,继续向下“滑行”了数百米,终于来到了一处伊犁鼠兔栖息点。

这里是一处几近垂直的峭壁,峭壁下方是一片凸凹不平的台地,“伊犁鼠兔的‘家’就在上面的岩洞或岩缝里,”李维东指着峭壁上方说,“它平时会在这边晒太阳,在那边上厕所。”这里有3台红外相机记录伊犁鼠兔的日常活动。

“我们每次来到这里,首先要在附近观察一下这里是否有人为干扰痕迹,是否有其他动物的足迹,然后才会爬上峭壁更换红外相机,采集红外相机数据。”伊犁鼠兔保护地秘书长魏新华说。

此时,丁鹏博士和队员巴·巴依斯合楞已经爬上峭壁查看情况。“看一下岩洞周边有没有新鲜粪便!”李维东对着他们高声喊着。

“有!还挺多的!”听到回复,他满意地点点头。

“伊犁鼠兔很机警,我们很难见到它,多数时间只能通过它的粪便、尿迹、储草等,判断它是否安好。”李维东说,这个监测点的红外相机在近7年陆续捕捉到大量伊犁鼠兔影像画面,“这些画面不仅展示了伊犁鼠兔的生存状况,同时反映出它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建立保护区域 伊犁鼠兔栖息地环境改善

红外相机还未更换完毕,山区天气突变,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响起,空中很快飘起雨夹雪。

李维东担心继续前行会有危险,快速对工作计划作出调整,安排队员叶·恩克巴依尔、巴·巴依斯合楞、魏新华继续翻山,去寻找下一处伊犁鼠兔栖息点;队员达·巴依尔达拉带领记者一行开始下山;68岁的他背负十余公斤物资,负责在下山队伍最后压阵。

6月8日下午,在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李维东和队员魏新华正在一处岩石山寻找伊犁鼠兔的栖息点。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难走,稍不留神,就会被脚下的碎沙石滑出几米远。记者步履蹒跚地走了半个多小时,开始感觉体力不支,双腿发软,脚趾磨得生疼。

“还要走多长时间?”“要走2至3小时。”此时,李维东背着物资在碎石堆里稳步“滑行”,恩克巴依尔、巴依斯合楞也已完成另一处巡护点的任务,在陡峭的山路快速下滑着。记者也想尝试“滑行”,却在碎沙石中摔得仰面朝天,后来在“爬山能手”恩克巴依尔的带领下,终于在18时左右回到山下。

6月7日下午,记者随李维东志愿者团队从精河县出发,驱车继续向东行驶450公里来到了乌鲁木齐市。沿着乌鲁木齐市西南方向,继续行驶120公里,来到了伊犁鼠兔另一大重要栖息地——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

6月6日下午,李维东志愿者团队中的队员正在一处悬崖峭壁收取红外相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这里位于天山山脉的天格尔山中,它是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多个县市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伊犁鼠兔、雪豹、北山羊、盘羊、天山马鹿、雪莲、红景天等众多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建起保护区域后,这里的生态环境在逐年改善,野生动物也开始频繁出没,伊犁鼠兔栖息环境也得到了改善。”6月8日,李维东在天山一号冰川行进途中说。沿途,记者看见,郁郁葱葱的绿草铺满河谷和漫滩,路边不时有旱獭或在洞口张望,或在草地奔跑。

“一号冰川目前有3处伊犁鼠兔栖息点,布设有十余台红外相机,有5名志愿者在对这些栖息点进行巡护和监测。”李维东说,在这里巡护和监测,虽然不用攀爬太多陡峭山路,但是,进入一号冰川的盘山车道异常难走,伊犁鼠兔栖息点海拔也较高,因此,巡护环境更险更恶劣。

6月8日,在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的一处伊犁鼠兔栖息点,李维东穿上攀岩装备,拽着峭壁的防护绳向上攀岩。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汽车沿着颠簸的山路,开到一处海拔3850米的悬崖峭壁旁。记者发现,这处峭壁虽然不是很高,约5米左右,但是峭壁几近垂直,表面多是光滑岩壁,一侧直接比邻深渊。

李维东穿上攀岩装备,决定独自爬上峭壁去更换红外相机。他拽着峭壁的防护绳,小心翼翼地悬在半空中向上攀岩,看得记者心惊肉跳。然而,峭壁上的冰雪并未融化,攀岩到一半,他只能返回到地面,“这处的红外相机,只能等下一次巡护再取。”

挽救濒危物种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只伊犁鼠兔在栖息地边觅食,边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在它的栖息地里,北山羊悠然路过,赤狐左顾右盼,棕熊在伺机等待着什么……这是此次回收的红外相机记录到的伊犁鼠兔日常。

“每次看到它们还在,我心里就会很踏实。”李维东看到这些画面后说。

68岁的他头发已花白,腿脚已没有年轻时灵便,但他依旧在为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四处奔波,“只要我还能爬得上天山,就一定会去峭壁看一眼它们。”

从不知道伊犁鼠兔是什么动物,到推动它成为世人皆知的“网红”,40年来的守护和研究,早已让李维东对伊犁鼠兔产生无法割舍的深厚情感。

6月6日,李维东带领团队进入精河县伊犁鼠兔栖息地,这一片山区位于天山山脉的主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它的个头像鼠,却不是鼠,是兔形目家族成员。”他说,它不喝水,喜欢吃雪莲、红景天、青兰等药材类植物,“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它还吃毒草乌头。”

他通过红外相机中的影像画面还发现,这个个头只有巴掌大的小家伙生存方式也很特别,“它们从来不鸣叫,个个都是独行侠,在求偶或者标记领地时,会像雪豹等食肉动物一样,用粪便和尿液来传递信息。”

一号冰川一带的天格尔山上,不仅海拔高,常年寒冷,还有伊犁鼠兔喜食的雪莲、红景天、虎耳草等植物。这里拥有完整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伊犁鼠兔理想的栖息地。伊犁鼠兔是第四纪冰期残留物种,也是中国天山特有物种,“保护这一物种,不仅是在保护这一区域的高寒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李维东说。

阅读 22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