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报告

矮岩羊:翻越绝壁易,逃离猎杀难;独存金沙江畔,不足500只

媒体:《环境与生活》杂志  作者:内详
专业号:矮岩羊 2022/3/11 16:06:12

【被誉为“大香格里拉明珠”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竹巴龙乡等地,仅存着我国特有物种“矮岩羊”。金沙江河谷海拔27003200米半高山中的悬岩峭壁、流石滩,于它们而言是生活的天堂。跨沟壑、越溪间,峭壁上开挂秀轻功这种“极限运动”,对它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不过动作这么矫健的物种,却躲不过濒临灭绝的厄运,《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其为“极危”级动物。这是为何?】

由于数量稀少,现在矮岩羊的群体数量通常少于15头。

个头只是岩羊的一半

矮岩羊外形和岩羊相似度较高,以至于数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岩羊的四川亚种。它们体长11.6米,肩高50到80厘米,体重约四五十公斤,整个体型是岩羊的一半。其雌雄身材体重差别很大,雌羊较小。有人认为矮岩羊与岩羊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矮岩羊的栖息地食物不足造成的。

岩羊和矮岩羊头骨在形态上十分相似,但矮岩羊的头骨细长,脑颅狭窄,角直且朝上翘,角内侧具一明显角棱,也比较直,角基部狭窄,老年个体角基部愈合;而岩羊的脑颅宽大,角粗大而长,向两侧分开,弯曲度较大,内侧角棱弯曲呈长S型,角尖朝向后方,角基部较宽,不愈合在一起。

岩羊由于毛色浅蓝又被称作“蓝羊(blue sheep)”,而身材更小的矮岩羊则被称为dwarf blue sheep,从构词上看,只是在岩羊的英文名字前面加了一个“侏儒(dwarf)”。矮岩羊的体色因适应环境而有季节变化,冬季毛色为淡褐色,似干枯草丛颜色,夏毛为暗褐灰色,与绿色草丛较接近。

蹄底分泌“不干胶”助攀岩

矮岩羊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分布区域狭小,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沿金沙江河谷、四川的巴塘和白玉县境内以及马尔康县澜沧江对岸、西藏东部的小范围地区内,一般栖息在海拔27003200米的陡峭岩壁环境中。这种地方一般情况下豹、狼等猛兽难以涉足,而矮岩羊却能跳跃自如,因而相对较安全。它们偶尔进入针叶林和森林开阔地。

金沙江河谷海拔27003200米半高山中的悬岩峭壁、流石滩,于矮岩羊而言是生活的天堂。

有研究人员长期在四川竹巴笼进行生态观察,发现矮岩羊和岩羊的微生境并不重叠。矮岩羊生活在金沙江河谷的灌木丛中,而岩羊主要生活在山脉的上部,基本没有发现在河谷地区活动。二者栖息地之间存在1000多米的海拔差异。

矮岩羊是“攀岩能手”,据说能在70度的坡壁上利用有限的立足之地,平衡身体,行走自如,以此“飞檐走壁”的功夫躲过天敌的捕杀。据了解,它们不失蹄的关键是,蹄子底部分泌一种液体,登临绝壁时那种液体就像“不干胶”一样发挥作用,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爬壁羊”。

矮岩羊是“攀岩能手”,能在陡坡上利用有限的立足之地,平衡身体,行走自如。

是否新物种引争议

19371938年,德国动物学家谢弗尔和恩斯特先后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巴塘县竹巴笼一带,发现了体型比岩羊小一半的岩羊,当地村民称之为“绒那”。“绒”在藏语中的意思为“低而温暖的小山”,“纳”是羊的意思,道出了矮岩羊的栖息地环境。

两位动物学家当时就带了7只标本回国。这批动物标本后来被美国费城博物馆珍藏。从那时候起到20世纪60年代,这种小个子羊的分类地位就备受争议,业界经常将其视为岩羊的四川亚种。

上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生物学者格鲁夫斯(Groves)考察费城博物馆标本后,提出“矮岩羊是一个独立的新物种”的论断。后来,美国籍的国际狩猎家当·考克斯向我国林业部门提出申请,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获准狩猎雄性成年矮岩羊。1994年47月,考克斯3次来到巴塘狩猎,最终获得了一只珍贵的雄性矮岩羊。

矮岩羊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分布区域狭小,一般栖息在海拔27003200米的陡峭岩壁环境中。

它让生物学家有了分子研究的标本。研究人员反复比对发现,矮岩羊的体形、角及四肢均与一般的岩羊区别明显,所以从形态、构造上,按照传统分类方式,再次肯定矮岩羊可以作为新物种。

实际上,至今关于矮岩羊是否为新物种的争论仍在持续。这一现状也导致了矮岩羊目前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尴尬地位,即应该被归为岩羊而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作为稀有物种重点保护?

群体数量锐减

每年11月或其前后,秋末冬初,山间气候适宜,矮岩羊发情交配,怀孕期约160天,第二年春暖花开的5月或6月份,羊崽出世。矮岩羊每胎1仔(少有双胎),不过却时常遭大型猛禽觊觎偷猎,导致幼仔成活率不太高。它们的天敌包括雪豹和大型猛禽等。幼仔6个月内断奶后就可自食其力,在山间岩畔奔忙,一岁半时成熟。雄羊在7岁左右才能长到最大体型,之后才进行交配。

矮岩羊经常在多草的山坡上交替进食和休息。以往,矮岩羊常组成1036头的群体,现在由于数量稀少,群体数量通常少于15头。其集群类型有:混合群、母仔群、雄性群、雌性群和独羊,28只的羊群占总群数的54%;不同集群类型的大小差异极显著,混合群群体最大,而雄性群最小。

生性胆小警觉高

矮岩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国内研究人员在现场发现,当有鹰等猛禽从天空飞过时,矮岩羊会停止取食并驻足观望。它们的一大习惯性动作是用前肢刨地,甚至休息时间的1/3都用来刨地。和其他大多数有蹄类草食动物一样,它们明显表现出晨昏活动的规律,活动的高峰期在早晨和黄昏,并且呈现出特别明显的“劳逸结合”的特点——活动和休息相间出现。

研究显示,矮岩羊的生活习惯和栖息地环境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关系,学者们认为这是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利于生存的结果。比如矮岩羊对植被类型和隐蔽度和灌木盖度有很强的选择性,主要利用灌木丛和仙人掌混合植被、灌木盖度较高、距水源较近而且人为干扰较小的环境,这种生存环境为矮岩羊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水源,兼备了较高的安全系数,又避开了人为干扰因素。

在食物选择上,禾本科草类、低矮灌木丛、石松和地衣是它们的主食。矮岩羊偏爱取食矮灌木丛的枝叶、仙人掌富含水分的茎叶和果实,但水分显然不能满足正常生存的需要,于是海拔较低、离水源较近的中下坡位置成为它们的主要安身之所,金沙江的江水和山中低处的溪水可供它们饮用。在下沟前,它们会先用其敏锐的听觉四周静听,断定无危险方下崖饮水。

矮岩羊群体中,个体如何分配时间也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雄性矮岩羊的站立活动最多,这是因为矮岩羊对天敌特别警惕,雄性矮岩羊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警戒的职责,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为群站岗”的活动中来,羊群中其他个体可以从雄羊的这个习惯中受益。而雌性矮岩羊则把更多时间用于取食和照顾幼羊。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呼吁保护矮岩羊,保护宣传语为“不让它只活在字里行间,就还它生存空间”。

不过,矮岩羊与栖息地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以及种群内部的良好分工,却没有使种群摆脱生存危机,这是为何呢?

总数不超500 狩猎是直接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信息显示,矮岩羊的数量处于逐渐减少的趋势中。矮岩羊种群的准确数量尚缺乏权威数据。在巴塘县,矮岩羊的生境面积约295平方公里。《四川动物》杂志1991年载文称巴塘县的矮岩羊约有70150只。国家数字动物博物馆的数据显示,矮岩羊群体大小已经从以前的10~36头下降到1990年的3~8头。

四川内江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王曾多次赴巴塘考察矮岩羊的情况。据19881989年和19981999年两次调查显示,巴塘县内的矮岩羊不超过200只;在1998年和2000年,他与另一位专家精确调查,统计到栖息在巴塘县竹巴龙乡到苏阿龙一带的河谷、支流两侧的矮岩羊,种群数量为141只左右。四川内江学院的研究人员称整个矮岩羊种群的数量不可能超过500只,比大熊猫数量少多了。迄今尚无任何动物园展出过矮岩羊。

种群数量稀少的危险在于,只有维持一定的种群基数,物种交配繁殖的后代基因才能够较好遗传,否则近亲繁殖将使遗传退化更加严重。这意味着矮岩羊种群可能存在严重的种群近亲繁殖,其后果就是生育能力越来越低下,最后逐渐丧失生育能力,导致这个物种最终灭绝。那么能否让矮岩羊和其他岩羊进行交配来延续其“香火”呢?学者表示,这么一来,它们的后代有可能是新的变种,或完全改变矮岩羊的生物种群价值,这就背离了保护矮岩羊的初衷。

2014年6月,IUCN发布的评估报告将矮岩羊的现状列为“濒危”,狩猎是直接威胁。猎人们多埋伏于矮岩羊的饮水必经之路,或是晨昏时到山岩进行伏击,经常追杀殿后的雄性强壮个体,导致大部分布区矮岩羊的密度每况愈下。有人利用其坚韧的皮张制成毛皮褥,或将它们的角煅烧后刮用其焦粉作药用。另外,农业和牧业的扩张正造成矮岩羊栖息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即使是矮岩羊种群密度最大的地方——巴塘竹巴龙矮岩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其栖息地也是呈块状分布。如果上述威胁不能被有效遏制,IUCN认为矮岩羊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

矮岩羊面临如此严重的生存危机,人类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呢?

IUCN:中国应提升矮岩羊法律地位

1988年我国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同年年底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这份名录中,岩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鉴于当时将矮岩羊视为岩羊亚种的看法普遍存在,可以认为矮岩羊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律出台后,在矮岩羊栖息地,当地群众猎杀矮岩羊的长期做法开始逐渐被扭转。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塘县竹巴笼成立了矮岩羊州级保护区,是以保护濒危动物矮岩羊及其天然繁殖基地为主的保护区。1997年12月,该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野外巡护、资源调查与监测、野生动物鉴别与检测、物种基因搜集、栖息环境评估等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保护区内施行全面禁猎的政策,对矮岩羊威胁极大的猎枪更是被全部收缴并加以销毁。此外林业部门还不定期组织森林公安与保护人员共同巡护,以打击盗猎活动。枪支的减少为矮岩羊的生存带来了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喘息之机。但要有效地对保护区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无疑还十分困难,非法偷猎的问题仍然未能彻底解决。

矮岩羊的体色因适应环境而有季节变化,冬季毛色为淡褐色,似干枯草丛颜色。

由于矮岩羊非常机警和该保护区监测设备的缺乏,鲜有清晰的矮岩羊活动照片,常常有专家感慨“只见粪便,不见其庐山真面目”。2016年,竹巴笼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在保护区内安装了5台红外线相机,对矮岩羊的活动情况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监测,为掌握矮岩羊分布状况、种群动态及详细活动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有人呼吁将矮岩羊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也认为矮岩羊在国内相关法律中的地位应该再次提升,而且很有必要对矮岩羊的现状和数量做更准确的调查。(萧野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四川动物》《动物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报》等文献,及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网、极危物种网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等网站的信息,特此声明并致谢。)

本文系《环境与生活》杂志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责编:叶晓婷

网编:吴燕芳

扫我关注我哦!

更多精彩请前往

网站:http://www.hjysh.cn/

微博:@环境与生活杂志

阅读 326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