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黑鹮(学名:Pseudibis davisoni,英文名:White-shouldered Ibis)是鹮科黑鹮属的珍稀鸟类,又叫东方黑鹮。曾在中国西南及东南亚有分布,现仅存于印度支那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分布状况不明。19世纪在云南西南部有记录。体大(75厘米)的黑色鹮,特征为头裸出,肩部具白色斑块,腿红色,颈背具浅蓝色斑块。通体体羽深褐,两翼及尾黑色具光泽,下体无栗色。
中文学名:白肩黑鹮
拉丁学名:Pseudibis davisoni
英文俗名:White-shouldered Ibis
命名作者:Hume, 1875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鹮科(Threskiornithidae)
中文属名:黑鹮属(Pseudibis)
繁殖区:东洋界 : s Indochina,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60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白肩黑鹮
全长约60厘米。大体呈灰褐色;内侧小覆羽白色,飞羽和尾羽暗色或金属蓝绿色,翼上有一白斑。头裸出,黑色,后枕及颈部蓝灰色;嘴灰黑色,长而向下弯曲;喉红色;腿珊瑚红色。
白肩黑鹮
分布范围:曾在中国西南及东南亚有分布,现仅存于印度支那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分布状况不明。19世纪在云南西南部有记录。
喜在沼泽林地及森林溪流附近较干燥的平原耕地、残茬地、干河堤等处活动。习性类似白鹮,但较少结群,通常成对或家族活动,偶见单只。
白肩黑鹮
黑鹮共有两个亚种,活动于我国的多为缅甸亚种。该鸟从地上起飞时叫声怪异且具特性,尤在繁殖季节鸣声特别响亮。在沼泽地和沿着泥泞的河岸,或于收割后的稻田中觅食昆虫、鱼、虾、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目前在我国的分布状况不明,仅1899年在云南西南部采到过一雄鸟标本。1994年被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在我国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