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那些年消失在中国的物种(第二弹)》 媒体:灵囿志异 作者:有苏煜骧
18.昆明鲇
Silurus mento
国内分布;云南滇池
最后记录;20世纪70年代
昆明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鲶鱼,仅分布于云南省中部的滇池,身形侧扁,全长约20-30㎝,眼小而吻部圆钝,上颌须较短,尾鳍截形,体色为青灰色,下腹乳白,两侧布有云状斑纹,曾是原产地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
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原断陷湖,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属西南地区第一大湖。由于长期地理上的隔绝,其生态系统具有简单而特有种比例极高的特征,历年来的多次野外调查发现,滇池流域共记载有土著鱼类29种,其中10种为滇池特有鱼类,另有6种为云贵高原特有种。特有种比例突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具有极大价值。
昆明鲇模式标本 由英国自然学家约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于1904年收集自滇池 现藏于大英博物院
但同时,随着长期断绝同其他水体间的联系,滇池鱼类在组成上表现出明显的简单性,种类匮乏,竞争压力小。已知全部特有鱼种中仅有昆明鲇一种为凶猛性肉食鱼类,几乎处于滇池食物链的顶端。
据记载,昆明鲇栖息于湖岸浅水多水草生境,昼伏夜出,为伏击型而非追逐性鱼类,尤其在晨昏时最为活跃,食物以小型鱼类为主。
该种原本在滇池内极为常见,因其肉质细嫩而作为珍贵的食用鱼,地方名为“土鲶”。50年代以后由于滇池周边人口急剧增多,滇池渔政管理部门从1957年起每年投放大量鱼苗,用以补充滇池天然渔业资源。尽管这些外来鱼苗以草鱼、鲢鱼、团头鲂等植食性鱼类为主,并不会对食物链顶端的昆明鲇造成威胁,甚至成为该种新的摄食对象。但随着其数量增多,滇池原有的水草产量难以维持,许多土著沉水性植物迅速减少或消失,导致湖体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对生态结构造成了严重影响。
建国后采集的昆明鲇标本 现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已知昆明鲇白天通常隐匿在靠近湖岸的水草茂密处休憩,夜晚活跃觅食,很少进入湖心深水区。随着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和密度大规模减少和萎缩,不仅损害了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还使得体型较大的昆明鲇直接暴露在裸露的浅水砺石带,增加了被水鸟及渔民捕捉的风险。
再加上盲目围垦造成产卵场的破坏,使得对环境抗逆性较差的昆明鲇很快变得稀少,并在同外来鱼类竞争时落于下风,无力控制野杂鱼的扩张。
已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昆明鲇一直没有发现,考虑到滇池水污染愈发严重,以及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均未能记录到该种,相信它很有可能已经从湖体中灭绝,但仍需进一步的调查以确认。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