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体长共统计208尾标本,包括幼体及成体。其体长分布范围为5-110cm,众数为15鲟一20cm,占多数区间在10-45cm间,占总数的68%。成熟个体在80-110cm之间共14鲟尾,占6.9%。雄体为75-108cm,雌体为95-110cm,雌体比雄体大。总之,达氏鲟的鲟成熟群体是很少的,其中尤以雌鱼为甚。体重组成鲟体重共统计210尾标本。
其体重频数分布范围为0.005-16kg,众数为0.005-0.5kg,鲟占总数的65%,占多数的区间为0.005-1.5kg之间,占总数的80%左右。成体体重分布在鲟4.25-15.9kg之间,共24尾,占总数的11.5%左右。可见达氏在体重分布上是以幼鱼鲟为主体的,占总渔获量的绝大多数,而成鱼所占比例是极少的。体高共统计63尾标本,头长共统计65尾标本。
达氏的体高频数分布范围为0.01-20鲟cm之间,众数为0.01-4cm间,占多数的区间在0.01-12cm间,成体的体高分布在8-20鲟cm间。头长频数分布范围为3.5-27.5cm,众数为3.5-7.5cm间,占多数的区间在3.5鲟一15.5cm间,成体的头长分布在15.5-27.6cm间。上述体高和头长分布大大偏低的现鲟象是由于幼体标本占绝大多数所致。可量性状的统计比较鲟将达氏鲟成熟群体的可量性状与中华鲟成熟群体的同一性状进行比较在分类上具有鲟重要意义。
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现将两者的体长、体重、体高和头长等四个可量性状的。鳃耙数鲟共统计了108尾标本的鳃耙数。达氏鳃耙数的频数分布为19-55个之间。因为其频数分布较为分散,故众数和占多数的区间无法确定。如以36个为分界线进行划分,在鲟36个以下的为57尾,占总数的53%左右;36个以上(包括36个在内)的为51尾,占47%左鲟右。
总之,达氏鲟的鳃靶数分布范围比中华解为广,并且两者在19-25个之间是重叠鲟的。因此,以鳃靶数在22个以下和36个以上作为中华解和达氏解的主要分类标准之一是鲟欠妥的。背鳍条数和臀鳍条数鲟共统计了62尾标本的背鳍条数和64尾标本的臀鳍条数。达氏背鳍条数的频数分布鲟范围为43-58之间,众数为47,占多数的区间在47-54之间。臀鳍条数的频数分布范围鲟为25-39之间,众数为32,占多数的区间在27-33之间。上述背鳍条数与中华解比较,鲟后者偏高,前者偏低,但臀鳍条数却较一致。
背绪条数在50-58间重叠,臀筛条数在26鲟一39间重叠。骨板数鲟共统计了158尾标本的背骨板数。背骨板的频数分布范围为8-13之间,众数为11,鲟占多数的区间在10-11间,占总数的70%左右。上述背骨板数与中华解比较可知,前者鲟偏低,后者偏高,偏差数值为2,在10-13间互相重叠。可见其重叠度不大,众数和占鲟多数区间也各不相同。共统计159尾标本的左侧骨板数,160尾标本的右侧骨板数。达氏鲟左右侧骨板的分鲟布范围分别为26-41和26-38之间,两者几乎完全重叠。
说明左右基本上是对称的。其鲟众数分别为32和31,占多数的区间分别在30-35和30-34间。上述性状与中华解比较,鲟两者几乎完全重叠。左右腹股板数各统计156尾标本。达氏鲟腹骨板左和右的频数分布范围是一致的,均鲟为8-13之间,其众数均为11,占多数的区间为10-11间。由此可知,达氏鲟的左右腹鲟骨数是对称的。上述性状与中华解比较,前者偏低,后者偏高,并8-13间重叠,且鲟重叠度范围较大。
数性状的统计比较鲟对上述可数性状进行数量统计,有助于对该性状的总体进行无偏的估计和对各体长鲟组性状变异的认识。(1)鳃把数随着体长的增长而增加。(2)在6.1一16.5cm间的幼鱼群体中,其鳃耙数变动范围在19-31之间,平均数为鲟24.3±0.551,与中华鲟的鳃耙数是重叠的。(3)在16.6-45.0cm的群体中,部分个体的鳃把数是在36枚以下的。
点评:小编认为除能靶数外,其他可数性状均比中华偏低,且大部分是重叠的,可见鳍条数鲟和骨板数均不能作为达氏和中华分类的依据。从4个体长组中,背储条数、臀鳍条数有随着体长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而其鲟他性状(不包括鳃靶数)与体长的增长几乎无关,并较为稳定。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